慈濟人文的境與鏡《志為護理》22卷2期

文/簡守信 臺中慈濟醫院院長

2023 年2 月6 日清晨發生的土耳其強震,死傷嚴重撼動國際,證嚴法師呼籲:要為人間愛去付出,拉長情,擴大愛,人愈多福愈大。臺灣動員救災,慈濟也是不缺席。

慈濟救援行動,世界各地慈濟人紛紛響應,醫療志業當然不能缺席。慈濟世界塑造的人文環境,就像一面澄靜清明的鏡子,反射心寬念純的人性美善,讓慈濟醫院同仁長久浸潤下,長養慈悲,面對災難的第一反應就是募心募愛,雙手合十虔誠為災民祈福、捐出竹筒,早化為體內DNA,也是同仁在各種災難遭遇的苦境中見苦知福,化善心為愛心的過程。

想起跟土耳其志工胡光中第一次認識的緣分是2008 年巴基斯坦大地震,胡光中是穆斯林,慈濟賑災物資從馬來西亞、新加坡集結到巴基斯坦,他則從土耳其搭貨機來,親手將物資交給災民,還為他們講一段《可蘭經》,他的鐵漢柔情和身段,連滿臉落腮鬍的巴基斯坦人都忍不住掉下感動的淚珠。

直到現在,土耳其慈濟志工還是非常少,這幾年,敘利亞難民流離失所到土耳其一段時間後,NGO 團體慢慢撤走了。2015 年1 月23 日,慈濟基金會在土耳其成立「滿納海國際學校」,讓難民兒童能夠繼續受教育,但要給予高於童工工資的補助金,難民父母才會讓孩子就學。

難民孩子,有的截肢、有的失去父母,許多人都很捨不得,但慈濟人想到的是能不能把不捨化為行動力?所以,慈濟為他們設立學校、醫院,這些孩子在愛的教育下已懂得翻轉手心向下,當2018 年花蓮發生0206 地震,或國際間發生任何災難,他們也將手上僅有的硬幣投入竹筒救人。慈濟人文不僅存在於環境,更已植入在心境中。

胡光中始終堅持為難民辦教育,目的是希望在孩子心底植入愛的種子,化嫉妒、仇恨轉為樂觀、助人,建立未來充滿希望的新人生。滿納海國際學校帶給難民兒童、青少年希望,是難民教育的綠洲。因震災牽起的緣分至今讓我念念不忘,只因胡光中師兄真正落實證嚴法師說的「拉長情、擴大愛」。

記得在巴基斯坦地震那次,路途經過一所倒塌的學校,看到斷垣殘壁的牆上隱約可見手印的形狀,感覺上是帶著刮痕的流血印跡。好奇詢問隨行翻譯,詢問當地人才知道,地震發生時,學生看到同學困在倒塌的建物裡,卻怎麼挖也挖不出來,用雙手拚命想救出同學……帶血的印跡留下讓人感傷的故事。

另一次難忘經驗在四川地震。小學操場震災現場,點燃的蠟燭前放著孩子的衣服。原來是地震發生當時,就學的孩子壓在塌下的建築裡,整個人掛在鋼筋上,媽媽目睹自己小孩沒了呼吸,但滂沱大雨中連想抱出遺體都束手無策。母親深深的傷痛,看在去援助人的眼裡、也烙在心頭,全化為無語問蒼天的淚。

兩個地震災區是境也是鏡,反應世間多苦難,但淚水與同情無法解決問題,我們能做的就是響應愛心行動,凝聚更多力量。身為慈濟醫療志業的一分子,需要醫療的地方不論何時、何地都積極參與,用行動聚焦愛的能量,讓當地師兄師姊在土耳其發揮最大的能力,共同努力透過善念開啟有希望的未來。

臺中慈濟醫院「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之餘,也兼具發展慈濟人文精神,讓「人文」不只存在活動,更化為DNA 在每位醫護同仁的言行、善念。

土耳其強震募心募愛活動,眼見護理團隊藉災難外境,投射為鏡像反映珍惜自己的幸福,紛紛響應捐款,甚是感動,期盼同仁繼續在醫院發揮慈濟DNA為病人拔苦予樂,在醫院外力行菩薩道。從撫慰苦難人的外境,升起心鏡,時時映照出一分善念、一念慈悲,以誠心、淨心對待人、事、物,讓人心更淨化,社會更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