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醫療,守護生命《志為護理》24卷2期

文/李玉茹 台中慈濟醫院護理部主任

2024 年,台中慈濟醫院再次接受評鑑的洗禮,不僅是對醫療品質與安全的檢視,更是一次自我精進的契機。透過嚴謹的評鑑標準,醫院內部的管理與效率獲得進一步強化,確保每一位病人都能接受最安全、最貼心的醫療服務。然而,慈濟醫療團隊的使命不僅止於提升醫療專業,更在於以「尊重生命、人本醫療」的精神,將醫療轉化為一分溫暖的陪伴。

在台中慈濟醫院,每一位醫護人員都秉持著「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宗旨,懷抱愛心與耐心,悉心照護每一位住院的病人。我們深知,醫療不只是技術性的診療與護理,更是一種全人關懷的實踐。因此,除了提供必要的醫療服務,醫院近年來積極推動心靈整合照護,讓病人在治療過程中,不僅能獲得身體上的康復,也能感受到心靈上的撫慰與支持。

住院治療對病人而言,不僅是身體的療癒,更是一次內在的轉化。在這段期間,病人、甚至家屬可能面臨對疾病的焦慮、對未來的不確定,甚至產生心理上的壓力與不安。為了讓病人獲得更完整的照護,台中慈濟醫院積極推動正念療法、芳香療法、音樂療癒等靜心活動,讓病人在治療期間也能安定身心、舒緩壓力。此外,護理團隊也在日常照護中融入關懷與陪伴,透過溫暖的話語、細緻的傾聽,讓病人感受到醫病關係不只是治療與被治療,而是彼此相互支持的旅程。

然而,醫護團隊深知,住院只是康復的其中一環,真正的挑戰,往往來自於病人返家的那一刻。許多病人與家屬在面對出院時,心中常有不安與疑問──回家後該怎麼照顧自己?家中的環境適合我的身體狀況嗎?家人能否勝任照顧的角色?……這些問題不僅影響病人的康復,也可能加重家屬的心理壓力。為了讓病人能夠安心回家,醫療團隊積極推動「安心返家」專案,將醫療的關懷從病房延伸到病人的日常生活中。在住院期間,團隊不僅與病人及家屬進行完整的出院準備服務指導,還會評估病人回家後可能面臨的挑戰,並提供適切的建議與支援。

近期,一位76 歲的獨居阿公因騎腳踏車自摔導致股骨骨折,在醫院接受治療,護理人員視阿公如同自己的家人,細心照顧,協助他復健,希望他能早日康復。然而,當醫護團隊建議申請長照服務時,阿公自覺仍能生活自理,堅決拒絕。出院後,負責出院準備的護理師心中仍掛念著阿公的狀況,於是主動提出家訪。

當護理師來到阿公家中,才發現他其實面臨諸多困境;因行動受限,餐食僅能依賴鄰居關懷,生活上有許多不便。護理師見狀,耐心與阿公溝通,終於獲得他的同意,協助他轉銜長照服務。隨後,慈濟的長照A 個管與居家服務單位立即介入,確保阿公的基本生活需求,如身體清潔、餐食供應,都能獲得適當照顧。然而,服務期間,團隊發現阿公的熱水器早已故障,他只能依靠居服員以大水壺燒水協助洗澡。這樣的情況不僅影響阿公的生活品質,也可能對他的健康造成影響。團隊隨即啟動慈濟的愛心救助,協助安裝新的熱水器,確保阿公能夠在家中安心沐浴,維持基本的生活尊嚴。

醫療不只是治療,而是愛的實踐,這樣的案例,只是台中慈濟醫院醫療志業的一個縮影。慈濟的醫療不僅是疾病的治療,更是一場全人關懷的實踐。每一位病人,無論貧富、無論身處何種境遇,都應該獲得尊嚴與愛的對待。

正如證嚴上人開示,「人間苦難多,眾苦莫過於病苦;慈濟建立醫療志業,就是為眾生拔除苦難。生命平等,不只為有錢人做,對窮困的病患,也是抱著虔誠、無私、無分別的愛去付出。」醫療志業的成員們秉持這分信念,將醫療與慈悲結合,讓每一位病人不僅在醫院內得到治療,更能在出院後持續獲得關懷與支持。

未來,台中慈濟醫院將持續努力,透過專業與愛心,打造更完整的醫療照護體系,讓醫療不只是醫療,而是一分愛的承諾;從病房到家庭,從治療到關懷,「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使命,將持續綿延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