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濟力為兒童編織一面 安全網的白衣天使《志為護理》22卷1期

2022 年是花蓮慈濟醫院承接衛福部保護服務司「推動兒少保護醫療區域整合中心計畫」的第四年。在過去這幾年的工作中,我們從院內的兒保核心團隊的建立、推動同仁們對兒虐傷勢辨識的敏感度與精準通報中,站在第一線的護理夥伴給了最大的支持與協助,讓院內的跨領域團隊能互相支援補位,協助兒科急診兒虐驗傷與採證、急診即時的「居家安全簡易親職諮詢」;在小兒加護病房對於遭受嚴重兒虐的孩童,提供適切的醫療照顧與膚慰受傷的幼小心靈;在一般兒科的 27 西病房中,幫助許許多多的幼童與照顧者,慢慢穩住心中的不安,適時充當溫暖的避風港。就是有著每位白衣天使的無私付出,讓我們達成全人照護團隊的目標,安住每個家庭。

在醫療上單純照顧好傷勢並不會太難,但許多傷勢發生的當下,孩子心中的驚恐與無助,受創的身心反應未必會立即出現;當孩子安全後,恐懼造成的情緒起伏與不安,更是在臨床工作的我們需要關注的部分。另一方面,如果事發的當時,照顧者不在現場,相對人不明或接觸過孩子的人都否認,留下孩子身上無法解釋的傷勢,如何讓傷勢成為可以說話的證據,如何以傷勢的樣貌、部位、孩子的能力是否能做到、意外事件、外力等蛛絲馬跡,來推估傷勢的合理性,與可能的受傷機轉來研判勿枉勿縱,不能冤枉無辜的嫌疑人,也不能輕易讓可能的加害者逃掉。

在留觀或住院的過程中,護理同仁的照護能力與溫暖的特質,往往能跟家屬建立友善且緊密的照護夥伴關係,當彼此的信任建立後,以敏銳的觀察力,理解家長或孩子的一個動作或眼神,背後的無助與害怕。更難能可貴的是,同仁願意在當班繁忙的臨床工作中,陪伴家長聊聊心中的擔心、自責與揪心之痛,讓情緒有了出口,這些關懷與互動對於剛剛經歷恐懼、驚慌失措的孩子或家庭,都是非常重要的支持,如浮木般的撐住他們,可以在情緒上有所抒發,得到一個溫柔與堅定的力量陪伴著,有時也幫忙拼湊出孩子可能的受傷脈絡。

想用 27 西病房陳明群主任回覆一封家長的讚美信,來註解兒科病房醫護團隊的用心──「感謝花蓮慈濟二七西病房兒科團隊的大夥,無論是護理師還是醫師,在小朋友及主要照顧者 ( 媽媽 ) 最需要的時刻,給予她們最有力的支持,尤其是當媽媽因為不捨及擔心自己的孩子受病痛所苦而在夜半孩子睡著後,獨自一人在病房外啜泣流淚時,大夜護理師雖然人力吃緊,仍願意悉心傾聽媽媽的不安,護理紀錄除提供我們醫師專業判斷的重要資訊外,更因給予病童媽媽這樣溫暖的支撐,舒緩了媽媽的焦急……花蓮慈濟二七西病房兒科團隊醫病又醫心,總算讓小朋友病況穩定也讓家長重拾笑容,感恩大家的付出,身為二七西病房主任與如此的團隊共同拔苦予樂,真的是與有榮焉!」

全人照護與兒虐照護的觀念,已深深的內化在我們團隊的日常運作模式中,團隊夥伴協助觀察孩子跟家長的互動,適時提供最需要的支持與醫療照護。感謝所有參與者,我們才能在這短短幾年內,在院內建構跨專業的兒保團隊模式,也持續在花東兒保網絡中扮演兒保醫療樞紐的角色,提供更多元可近的服務,持續深耕社區,讓兒童更安全,平安快樂長大。

IMG_964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