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湯麗君 慈濟大學護理學系助理教授
慈濟大學護理系助理教授湯麗君(前中)與第三屆長照科畢業生於校園合影。圖/天下CHEERS 雜誌提供
臺灣在2025 年進入65 歲人口達到20% 的超高齡社會,加上少子化的現象,照顧實務面臨更巨大的挑戰,獨居長者、老老照顧、外籍看護等儼然已成為常態。臨床上面臨護理照顧及生活照顧的人力嚴重缺乏,學校教育也培育更多元化的照顧人才。政府為因應照顧人力的缺乏,教育部開放具有長照相關科系申請國際產學合作專班,2019 年開始,慈濟科技大學申請國際產學合作長照專班,秉持慈濟慈善教育的理念,招收菲律賓因風災而失學的弱勢學子,三屆共招收48 名長照科公費外籍學生,學生學習華語及長照專業後,留在臺灣成為安全照顧、伴老如親的照顧服務人員,也期望以教育協助學生脫貧,有穩定工作後,能翻轉他們的人生。
為讓具有副學士學位長照畢業生畢業後能順利投入職場,勞動部於2022 年4 月30 日公告並實施「移工留才久用方案」,並於2023 年6 月再修法,以「中階技術人力」留在臺灣及成為機構中的照顧團隊成員。如何培育長照副學士外籍生能在臺進行跨文化照顧,學校的課程規畫有幾個面向必須考量,包括:語言、專業、文化、生活、實習及就業等相關的學習及適應。因此課程以累積式及漸進式學習為原則,規畫四個學期,第一學期華語課程、第二學期長照概念、第三學期實作課程、第四學期實習課程。為讓外籍生能學習華語及理解長照概念,以雙語進行課程教學,英語與華語的佔比為七比三,實作課程及實習課程則採漸進式全華語。依據教育部對國際產學合作專班規範,學生於第一學期必須接受至少每週15 小時以上華語課程,並且通過華語基礎級測驗。學習新的語言需要環境,因此在第一學期開始即安排學生課餘時間到社區據點做志工,練習及熟悉臺灣照顧的文化,第二學期專業概念學習結束後即安排到醫院做志工,熟悉工作職場及語言,第三學期實作課程結束後即到醫院慢性病房工讀了解職務內容。第四學期實習課程則安排3 階段16 學分共640 小時實習,包括基本照護實習(醫院慢性病房及住宿型機構)、機構照護實習(日照中心)、及社區照護實習(社區據點)。
湯麗君(右二)前往醫院實習訪視,了解長照科外籍學生的學習狀況 。
外籍生除了語言及學習的適應,生活文化的適應也非常重要。生活輔導除了長照科老師及輔導員外、人文室懿德爸媽、國際處及學務處同仁、舍爸舍媽等都是外籍生生活上非常重要的師長。團體住宿生活的規範對從未住校的外籍學生而言是另一個重要跨文化人際關係的建立,日常的生活點滴從洗澡、吃飯時間,甚至如廁方式等都是生活適應的學習。此外,一日三餐均在學校餐廳解決的公費外籍生,節慶的風俗民情、飲食文化與禮節、宗教儀式等,無論對本籍生或外籍生都是重要的生活適應學習。
校園的學生國際化,反映未來職場的多元化,從學校的跨文化生活開始,對本籍生及外籍生都是重要的接觸與適應。學校近幾年外籍生人數逐漸增加,第一屆長照外籍生遇到的困境相對較多,其中最大困難是溝通。過去學校師長及行政同仁接觸外籍生機會少,為了縮短語言溝通障礙的適應期,外籍生努力學習華語,行政同仁積極練習英語。學校也舉辦跨文化活動,讓學生能接觸多元文化的人事物,增加彼此了解的機會及減少不理解及刻板的印象。
臨床接觸的照顧者也更多元了,例如外籍家庭照顧者或外籍居留人士,外籍生有語言優勢,可以運用相對流利的英文協助臨床溝通減少差異。
長照科三屆共培育48 位畢業生,17 名在花蓮慈濟醫院擔任護理佐理員,13 名在大林慈濟醫院住宿機構擔任照顧服務員、10 名在台中慈濟護理之家擔任照顧服務員,他們的活潑樂觀民族性可以帶來不一樣的職場氛圍,這群弱勢學子感恩有機會並珍惜擁有,正努力在臺灣成為照顧團隊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