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守護者 魏靖倫 大林慈院10B病房護理師《志為護理》22卷4期

文/馮瑞伶

三月十五日星期三晚間在嘉義大林臺一線的車禍現場,一個女學生被撞倒在地,路過的一位消防隊員及一位護理師立刻上前協助急救。事後得知這位護理師就是在大林慈濟醫院10B 血液腫瘤科病房服務的魏靖倫。

急救現場不負演練 救人命當仁不讓

還原當時,休假中的魏靖倫跟女友約了吃宵夜,騎機車出門,路上看到腳踏車與機車相撞,女學生應聲倒在路中央,「救人要緊!」他趕緊靠邊停好車跑過去。「學生傷勢嚴重,頭頸部有大量出血,當時已有一位休假中的消防隊員先用紗布為學生頸部的嚴重創傷止血。」魏靖倫回想當時的決策過程:「因女學生血流過多,我立即評估生命徵象,已量不到脈搏,我們兩個人輪流執行CPR 共四個循環,前後十幾分鐘,不久救護車即抵達,我和EMT 緊急救護員口頭交班急救過程,並協助將受傷的女學生移上救護車……」

見到性命交關的事,魏靖倫不假思考的停下來伸手協助,更慶幸自己沒有忘記急救的流程及技術。緊急搶救的過程中雙手和衣褲都沾上血跡,讓魏靖倫感嘆生命的脆弱,最可惜的是後來得知受傷的女學生送醫後還是宣告不治。

而這次的急救行動讓他感受自己體內的確存在著那股護理魂,讓他更加肯定:「只要病人有照護需求,有救護的需要,我會盡全力做到!」

休假時突遇車禍,魏靖倫(左二)為傷患女學生CPR。圖/新聞截圖

3 月15 日晚間參與急救的大林慈濟醫院護理師魏靖倫(左)與竹南分隊消防員劉竣睿(右)。

赴花蓮自我改造的少年 慈悲裝進心中

「家裡就你一個小孩,我幫你做東做西,還會被你嫌。現在國中畢業了,你要學習獨立,選一間離家遠一點的學校念,聽人說現在讀護理不錯,男孩子讀護理的也愈來愈多了,我常看大愛臺,慈濟也有護專……」媽媽的一番好說歹說,本來想走理工科的靖倫很快就接受了,當然也免不了少年要爭自己的一口氣:「好吧!從臺北到花蓮,離家遠一點也好,才不會一天到晚被媽媽『唸』。」

16 歲的少年背起行囊到後山花蓮,就讀慈濟科技大學五專部護理科,開始過起了住宿生活。

每週末放假,想回家時,從學校到家裡往返就等於要一天的時間,靖倫就會忍不住跟媽媽抱怨,怎麼捨得讓他讀那麼遠的學校!

「慈濟的師父很慈悲,看到世上的苦難人都義不容辭去幫忙,我想你去那裡讀書學習,不要遇到事情總是先抱怨批評,而是知福惜福,所以鼓勵你去慈濟讀護理培養慈悲心,幫助身苦病痛的人。」媽媽的用心良苦,打消了靖倫的怨念,專心在課業上。

專科的五年生活課業繁重,尤其是考試前,靖倫常常臨時抱佛腳,可以熬夜三天睡不到8 小時,他承認:「這是自己平時不努力的惡果。」五年級的實習,他感受到進入臨床會面臨的照護壓力。在精神科實習,適應不良的狀況比較嚴重,小考成績不好,交作業也不順利,幸好有一群同學相互支持。比較神奇的是,靖倫說:「穩定期的精神科病人也會給我鼓勵,讓我有繼續往後實習的動力。」

臨床實習照護的病人恢復健康出院,會讓靖倫覺得開心,有成就感。而相對的,他對於無法治癒的疾病如:癌症病人,更加有感;陪伴病人接受化療或放療過程中出現的種種不適、情緒上的失落、無力感,會讓他很牽掛,放心不下,腦海中會浮現想再為病人多做一點的自我要求,因此決定臨床加入血液腫瘤科,學習全人身心照護的單位。

特質沉穩 遇事不亂

2020 年五專畢業,新鮮人魏靖倫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來到大林慈院10B 病房報到。

楊鵑瑜護理長描述自己對這位男丁的第一印象:「第一眼看到靖倫的時候,觀察到他沒有新人身上常見的驚慌、迷茫,反而是沉穩大方,交談時也能侃侃而談,主動向單位的學長姊自我介紹。」隨著時間過去,阿長確定自己的眼光判斷還滿準的,靖倫很快進入狀況,上班時與學長姊搭班,也懂得相互合作補位,表現得很好。

靖倫的試用期似乎沒有遇到撞牆期,他回想當時,一臉自信的說:「遇到挫折低潮的時候,我會把專注力放在照顧的個案上,只想著提供讓他們舒適的照護,心情就會變好!然後就忘了低潮跟挫折。」當然,靖倫感謝有學長姊的引導與鼓勵,他才能順利結束試用,獨立作業。

臨終的護理及引導相互道別

而對於血腫科的新人來說,病人臨終情境的初體驗,應該是最大的考驗之一。靖倫就是在工作的第三個月時,出現臨床生涯第一次的照護病人往生。

「那天是小夜班,病人往生,家屬在床邊哭,我愣住了,一方面自己心裡也難過,不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只見學姊不疾不徐的安慰家屬:「我了解您的不捨,阿公也盡到最大的努力,現在我們要讓阿公不要擔心你們,讓他安心的離開。待會我們會幫阿公拔掉身上的管路,擦拭身體、穿上乾淨的衣服後跟著你們回家……」

「學姊帶著我幫病人做遺體護理。學姊動作輕柔的做每個步驟,同時語氣溫柔的跟往生者說明目前在幫祂做什麼?」靖倫感受到學姊對往生者尊重與疼惜,成為他日後臨終照護的榜樣。

靖倫說:「我知道病人的疾病即使經過我們治療,最後還是會走向死亡的終點,但我當下不知道怎麼向往生的病人道別,也不知怎麼安慰及引導家屬向病人道別!」事後,他向學姊請教往後面對及處理的技巧,學姊回饋:「先肯定自己、病人及家屬,在照護及治療的過程中已經傾全力付出做了最大的努力。接下來,就能自信地引導他們放下執念,讓往者及生者都能輕安自在。」

日後靖倫再次面對臨床的生離死別時,能自我釋懷,安慰家屬的悲傷情緒,已能應對自如。

支援新冠確診專責隔離病房 代替生者送往者

隨著COVID-19 疫情升溫,為了讓確診隔離的病人得到良好的照護,院方開了專責病房,靖倫覺得這是另一個領域的學習,義無反顧地投入支援專責病房的照護工作。

他說:「在疫情的當下沒有害怕,只有一個念頭──我能為病人做什麼?他們除了身體上的病痛外,心裡一定很焦慮害怕!」從2022 年11 月開始支援專責病房,很快的三個月過去,靖倫結束支援的階段性任務。

大部分的確診病人經過專責病房住院治療,都恢復健康回歸家庭及工作,讓靖倫很有成就感。可惜的是,有三位從安養院轉診入住的長輩仍不幸往生,且當時的防疫感控規定,家屬無法進入病房,靖倫善盡護理師工作的職責,幫往生長者做臨終護理,也代替家屬的角色與往生長者道別、穿壽衣等程序,最重要的是請他放心離開人世;靖倫說:「那時候,我深刻明白學姊教導過的,讓往者及生者輕安自在的感受。」

媽媽看著以前稚氣嘴硬的兒子,蛻變為路見傷者英勇救人的護理師,感受到兒子走上護理路,成長了不少,不再需要她操心了!

相對於護理前輩們,累積三年臨床工作經歷的靖倫,還屬於護理界的新生代,優秀的新血輪。未來,還有很多的三年,還有很多的生離死別等在前面;帶著融進血液裡的慈悲心,男子硬漢護理師,期待繼續發揮護理天職使命,守護生命與健康。

魏靖倫(中)的急救暖舉,讓大林慈濟醫院護理部引以為傲,陳佳蓉主任(左二)代表送上一件休閒褲,替代他急救時血漬汙染的長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