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翊珊、范姜玉珍
生肖屬羊,剛入職場被稱「小羊」,到台中慈濟醫院成為中堅分子,輩分升級為「羊姊」,重症護理資歷豐富的王鈺婷,溝通能力一流,專業又敬業,深受病人、家屬及同儕的喜愛,而且臨床教學成績斐然,因為成功輔導許多新進護理人員留任,從她的身上,看見護理人員游刃有餘又倍受信賴的專業樣貌。
從臺南到臺中念護理 實習期銘印教學的嚴謹態度
「護理工作,是一門穩定的職業,可獲得穩定的報酬。」聽進媽媽的建議,國中畢業的王鈺婷考上敏惠護校,從臺南到臺中讀書,接著一路往上念臺中護專二專及中臺科技大學二技學程。
在護校實習期間,鈺婷都會積極爭取執行各項技術的機會。記得有一次看到學姊在執行技術的方式跟與自己所學不同,鈺婷把自己的困惑告知實習老師,曾在榮總任職的實習老師嚴正的教導她:「根據榮總的標準護理,在這個技術上應該是要怎麼執行及步驟……」鈺婷說:「老師那時候的堅定口吻與自信態度,一直讓我歷歷在目,也影響到日後在帶學員的過程,若有矛盾之處或不解的地方,就一起和學員去找技術的ISO 或是文獻的出處,加深學生的印象,也奠定他們日後主動找解答的習慣。」鈺婷強調:「更重要的,是要用嚴謹的態度做標準技術,一方面避免病安的發生,也會增加學員在學習歷程更有自信不害怕。」
新人期心理受傷的教訓 中生代驕傲的錯誤行為
第一份臨床工作是比她先就業的同學介紹,知道單位有缺,她就順著緣分進到臺中某醫院的加護病房工作,她有不懂的地方剛好可以向同學請教。鈺婷印象很深的一次經驗,是新人時期上大夜班時,一位病人要打點滴,鈺婷幫病人裝靜脈注射針兩次都失敗,趕緊求助一同上班的資深學姊,學姊雖然還是協助她完成點滴注射,但她看著鈺婷大大嘆了一口氣的反應,讓鈺婷心裡感覺很受傷,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再加強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並且以後對待新人員時要注意自己的態度及語氣,一定不要讓新人覺得自己很無能。回想所有曾指導她的學姊或同儕,不論是對她好或對她不好的,都帶給她專業成長的資糧,鈺婷都心懷感恩。
而從菜鳥逐漸成為有點資深的中生代,鈺婷年紀還是很年輕,但幾年歷練下來讓她免不了自負,傲慢心默默跑出來自己都不曉得。
那天上白班,10:30 會客,家屬進來摸病人的皮膚是熱燙的,詢問體溫幾度,有沒有發燒,鈺婷心想,體溫應該不會落差太大,離上一次測量的時間9 點,才一個多小時,「當下回應:『是9 點量的體溫沒有發燒。』」鈺婷沒有顧慮到家屬的擔憂,應該再去測量一次,反而是家屬自行拿顳溫槍一量──病人發高燒了!鈺婷當場被家屬臭罵一頓。
後來鈺婷在教導學員時,就會把自己這些糗事抖出來,讓學員更能夠警惕自己的行為,不要重蹈覆轍。
台中慈院啟業元老 單位傳承的靈魂人物
鈺婷第一份工作幾年後出現瓶頸,考慮要換工作了,當時醫院單位有位專科護理師是受證的慈濟師姊,她就跟鈺婷說臺中潭子那邊的慈濟醫院快蓋好了,推薦鈺婷考慮考慮,於是在2007 年台中慈濟醫院啟業時加入慈濟大家庭,剛巧成為開院的元老成員之一。
台中慈院的護理人力逐漸呈現M 型化,資深與資淺護理人員的比例懸殊,更多「中產」階級──中間層級的護理師因個人生涯規畫、工作目標及自我期待等因素離開,變成了「中慘」現象;資深護理師的傳承與帶領就變得更為重要,隨著暱稱「小羊」升格為新人們的「羊姊」,鈺婷成了單位內承先啟後的靈魂人物。
尤其是新冠疫情之後的護理職場,徵才難度提高,護理人員的流動率也大幅增加,在這樣的挑戰下,羊姊多年來持續肩負起教學與傳承的責任,平均每年帶領三至五位學弟妹上線、留任,去年更有五位優秀的實習生選擇在本單位繼續服務。
堅持示教與回覆示教 不當慈母當嚴父
在台中慈院18 年來,羊姊教導的「弟子」成群,最資深的學妹已經年資17 年了,在這樣的世代交替中,羊姊扮演的不只是護理師,更是一位導師,幫助每一位新進護理師適應環境,穩定發展。
鈺婷強調自主學習與積極發問,並根據學弟妹的個性、能力及學習態度來因材施教,調整教學模式。例如她發現一位學妹自視甚高,以致於她要「看」學妹的臉色和情緒來進行指導,等到學妹獨自上線好幾個月之後,對她說:「羊姊,整個單位還是您對待我最好!」順著學妹的特質來教導,又成功為臨床培育一位專業護理師,讓她覺得很開心。
在技術傳承方面,羊姊對於未曾嘗試的護理技術會進行手把手示教,確保學弟妹能夠正確掌握。在每一次示範後,她都會要求學弟妹回覆示教,以確保他們真正理解與掌握技能。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讓新進護理師更快上手,也幫助他們建立自信。
而羊姊的護理教學傳承,最根本的是從事護理的態度與價值觀的灌輸。
有學弟妹回憶,剛進加護病房時,面對病人的危急狀況會手足無措,甚至懷疑自己是否適合這個職場,而羊姊總是會適時出現,幫他們建立信心,「她不會直接給答案,而是會引導我們思考,讓我們自己找出解決方案,這樣的學習方式讓我成長很多。」
每一位曾與羊姊共事的學弟妹,對她的第一印象幾乎一致是「嚴肅、資深、難以親近」。羊姊說:「我把學弟妹當成自己的小孩啊!」而且她不是當慈母,而是「嚴父」的角色,她不希望學弟妹上線後仍無法獨當一面,這樣很容易就退縮陣亡了。
然而,隨著相處時間的增加,大家發現這位看似嚴謹的學姊其實是開朗、幽默、親切的,她不只是專業領域的權威,更是同仁們在工作與生活中的支持者。
不生氣的超能力 護理場域的溝通大師
羊姊被徒弟們稱為「中慈交際王」,這個稱號來自於她驚人的人際溝通能力。從實習生、學弟妹、病人、家屬,到清潔人員、志工,幾乎沒有人不認識羊姊。
呼吸治療師說羊姊給他的的第一印象是很有距離感,很難接近,但相處久了發現她超接地氣、很親切,當然也是很專業。清潔阿姨說羊姊很有親和力,很尊重他們,如果單位有多的餐盒、便當還是點心,羊姊都會拿一份給他們分享。
羊姊的幽默很難用特定事件來敘述,她講話就是很好笑,最難的是,面對困難情境,或是病人病況很不好時、家屬說氣話時,她都不會有情緒,還能夠講一些好笑的話化解。
連照顧失智長輩,她也有一套。比如有一位失智阿嬤一直吵著要回家拜天公,羊姊一邊做治療,一邊順著阿嬤的話:「好,那妳要準備什麼來拜?」聽她一問,阿嬤就安定下來,認真想,然後說出她拜拜要準備的供品,不再吵著下床要回家了。良好的溝通能力,讓羊姊在護理工作中能夠快速掌握關鍵資訊,並且更貼近病人與家屬,了解他們的實際需求,協助醫療團隊做出最適當的決策,減少不必要的摩擦與誤解。曾有一位生命末期的病人,家屬同意放棄積極急救,但有一位堅持救到底,場面出現僵局,羊姊出面對該位家屬說:「如果您今天像老人家一樣,85 歲,已知病無法治好,身上插滿了管子,您希望家屬積極的救您?還是放手讓您有尊嚴的走?」那位家屬聽了羊姊一席話,同意放手讓病人安詳的走最後一哩路,也非常感謝羊姊點醒了他。
也有家屬從不信任、有敵意,到最後可以敞開心房,紅著眼眶跟羊姊分享他與病人之間難以啟齒的衝突,最終化解家屬與病人的心結,讓人生不留遺憾。
懷抱護理初衷 留人更留心
雖然已經很資深,羊姊最有成就感最開心的事,仍然是病人康復,尤其是病人康復後能夠健康地走來加護病房拜訪醫護人員,會帶給她一種榮耀感,頓時又幫她的護理工作充飽電,可以繼續再出發。
當然,萬一病人不敵自然法則,臨終的時候,羊姊也會引導不知所措的家屬,例如:牽著病人的雙手,道謝、道歉、道愛,及最後的道別,讓家屬把握時機抒發平日心中不敢說的話,把遺憾降到最低。羊姊王鈺婷說:「這些是我的角色該做的,也是我的護理使命。」
在護理人才逐漸流失的時代,羊姊的角色變得更加重要。她不僅是單位內的資深護理師,更是一座連結新舊世代的橋梁,透過她的指導,一批又一批的護理師得以順利接棒,讓護理品質得以維持。
「留人要留心,換位思考才能有最適合的教學方式。」這是羊姊的教學心得,在相同職場一段時間,會讓人忘記新人期的壓力與困難,唯有設身處地為新進人員著想,才能夠留下且教育他們。
護理之路不易,每一位能夠在這條路上堅持下來的護理師,都值得我們敬佩。然而能夠在這條路上不僅成長,還能帶領他人成長的人,更是難能可貴,羊姊王鈺婷以她的專業、幽默、耐心與愛,培育一位又一位的新進護理人員,在各個單位發光發熱,傳承護理工作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