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關懷送溫暖的慈懿爸媽《志為護理》23卷3期

文、圖/杜宛璇 慈濟大學護理學系四年級

109 年學測結束後,我從淡水來到人稱「臺灣後花園」的花蓮就讀慈濟大學。坐火車的路上帶著不安與徬徨,不知道我將面臨怎麼樣的未來,有著對護理課業是否可以應付的擔心和第一次離鄉追求專業的不確定感。

在慈濟大學校園裡,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有一群特別的「爸爸媽媽」,他們不是親生父母,卻用無私的愛與關懷,溫暖著我們的內心。每個月慈誠懿德會,慈懿爸媽們不遠千里從臺灣各地來探望我們,精心策畫每次活動流程,讓身在異鄉的遊子們感受到像回家的感覺。

回想過去四年慈懿爸媽就像是在花蓮的第二個爸媽,每次的相見聚餐從噓寒問暖到關心我們最近過得怎麼樣?有沒有發生什麼難過或開心的事?書讀得怎麼樣?一字一句像暖流般注入心裡,使原本陰鬱的心情漸漸開朗起來。

記得在大一下我陷入什麼是成功的定義?成功是不是一定要很厲害,賺很多錢成為人生勝利組才是成功?

在一次懿德會我向慈懿爸媽提出我的困惑,他們面帶慈祥的微笑回答我:「我年輕的時候也有這種感覺,後來我了解到成功有很多定義也有很多形式,有人覺得要賺很多錢、取得高社經地位、結婚生子,但把自己打理的很好、孝順父母、努力充實自己,也是一種成功呀!」原來這就是歷盡千帆、慢慢沉澱後才能說出的人生哲理。聽到的瞬間,頓時熱淚盈眶,像是在汪洋大海中遇到一葉扁舟指引我正確的道路。

升上大三,課業日漸繁重,我來到台中慈濟醫院精神科實習。人生地不熟加上實習壓力,壓得我喘不過氣,懿德媽媽的一句:「我等等會去醫院,下班後我們吃個飯吧!」在與慈懿爸媽吃飯的過程中,對著他們抒發內心苦悶與壓力,還有實習所遇到的困難,漸漸地,不佳情緒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爸媽帶給我的感動,因為他們從家裡到醫院需要開一個小時的車程,還請我吃了一頓美味的晚餐,對我關懷備至,是真心為我擔心為我好。聚會的最後,我和慈懿爸媽來了一個大大的擁抱,並以微笑做了完美的結束。

時光飛逝如白駒過隙,如今我來到大四,因實習課程,跟爸爸媽媽見面的次數愈來愈少,從一個月一次變成可能一個學期才兩三次,我越來越珍惜每次相處的時光,四年相處的那些點點滴滴都將鐫刻在我心田。

都說世界上除了你的爸媽,沒有人會全心全意的要你好,但我在慈懿爸媽身上看到絕對的可能性,當我們談及慈懿爸媽時,他們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教育者,更是無私的奉獻者和慈愛給予者,他們的善良和愛心溫暖著我們的心房,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人間的美好。

今年我即將畢業,但我永遠不會忘記在慈濟大學時期有一群爸爸媽媽,在我人生道路上澆灌我成為更好的人,我也會帶著這股愛勇敢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