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靜茹 圖/周英芳提供
2022 年第7 屆世界災難護理學會(WSDN) 國際研討會在臺北舉行,花蓮慈院急診與急診後送病房護理成員與會,輪番進行口頭發表與海報發表,推手周英芳督導看著新生代帶著專業與自信分享成果,展現東部唯一醫學中心在災難護理上的硬底子與軟實力,內心滿是驕傲與感動!因為急診是培育她成長的天地,而急診後送病房是她一手灌溉的園地,急診+後送一條龍,能夠帶動兩相和睦團結、共同進步,合作上更能發揮整合醫學的全面照顧效益,這也是她十四年護理生涯價值感的充分展現!
英芳是高雄人,五專和二技就讀輔英科技大學護理系,畢業後想說應該要出去看看,幾個同學挑了離家最遠的地方投履歷。家裡篤信道教,媽媽為此擲筊請示到底去哪邊對女兒比較好,結果「慈濟」一連得到七個聖筊!屬意北部醫院的她,在媽媽力勸之下,順從了神明的旨意。原本說好一起來的同學們,後來全跑票了,剩她隻身赴職。來報到的途中,正值八八風災之後交通大亂,幸運搭上唯一正常發車的一班高鐵北上,再趕上臺鐵東部幹線的班次,一路曲折狼狽。「阿爸本來很擔心,叮嚀要是適應不良就回老家。結果上車沒多久,陸海空全面停駛了,我『無路可退』了,即使想打退堂鼓也無任何交通工具,只能繼續留在花蓮了。」
會走入護理,源自國三考完學測後,陪伴生病住院家人兩個月的經驗。看到護理師照顧阿嬤、跟老人家的溫暖互動,自認走護理的話似乎很可以。另一方面也是看姊姊讀高中很累,實在沒興趣。起初家裡並不贊成,「媽媽認為這行太累,要輪三班,還要幫病人把屎把尿,太辛苦了。」專一時,臺灣正經歷SARS 風暴,周媽媽覺得醫院工作太危險了,試圖勸退過,不過她不為所動。「選擇護理我沒有後悔過。現在回頭看,一路走來,得到的幫助很多,自己的學習成長也比別人多。」
急診養成 接副護回饋化育之恩
在急診九年的時光,滋養周英芳(右二)成為成熟獨立的護理人。圖為2010 年急診慶生會。
急診是第一志願。與所有的新人一樣,常常在挑戰和困難中屢敗屢戰,反覆自我懷疑究竟適不適合走這一行。急診資深護理師蔡雅雯是她的臨床教師,技術指導之外,總是能在她脆弱、搖擺的時候,適時加以開導一番,鼓勵她再堅持一下。最終在符合期待下,兩個月後順利獨立作業。往後的護理職涯,經歷了進修、升主管、當督導等各種意料之外的變化,而在急診九年的歲月帶給她最充足的養分,打下扎實的基底。
原以為撐個兩三年、等約滿就差不多回南部了,然而接連幾度急診啟動大量傷患機制,例如陸客團翻車、韓國團遊覽車翻覆事故、校園群聚感染急性腸胃炎事件、以及後來的0206 花蓮大地震等,都有她當班參與,臨床急診護理的能力不斷被開發,成長得很快;又很喜歡急診團結一心的工作氛圍,再加上花四年念碩士,忙得不亦樂乎,根本走不開!
2016 年碩士班畢業前夕,正思量著未來要不要轉換跑道走專師,陸家宜護理長找她商量,能不能接下懸缺半年的急診副護職務,等醫院評鑑過後再去想去的地方。「想到急診益我良多,護理部、慈大老師們也是。我應該要回饋養大我的單位,便答應下來。」接下的發展,從兩年急診副護、兩年急診後送病房護理長、再到兩年新冠肺炎專責病房督導,一連串的職務歷練等著她,竟也如當初獨自扛著行李、冒著風雨來到東臺灣就職一般,負重前行沒有回頭路了。
進修初體驗 專師碩研嚴師引路
2019 年 ICN 國家代表會議暨國際護理大會在新加坡舉行,謝美玲老師(前排中)帶著學生周英芳及急診護理團隊參加投稿及發表。
對於進修,每個階段結業都喊話再也不要念書了,可只要每一感到安逸,就又忍不住找一點新鮮事來突破,念碩博士,英芳自侃都是「自找苦吃」來的。不過也因為親身領受過做學問的汗水與收穫,為護理專業帶來更寬廣的視野、更深入的思維與態度,深知受益無窮,往後不論調動到哪個單位,都樂在營造進修風氣,帶動團隊共學精進。
碩士念的是專科護理師組,學的是另一套護理外的思維,修業兩年、準備論文一年,又花了一年完成專師訓練考取證照。四年的修習過程,中間也想放棄過,思及畢竟是自己挑的路,怎麼樣也要咬牙走完。有感當時的狀態,正需要有個人從後面推一把,特地挑了一個傳說中的嚴師鞭策自己,「我成為慈濟大學護理學系謝美玲老師所收的第一個碩士生,指導非常之嚴格,師生倆一整個在『相愛相殺』的過程中同行。」
猶記一回實在不堪壓力,索性搞失聯,訊息不讀不回,謝美玲老師直攻急診室狀告陸家宜護理長,已經一個星期聯絡不到人,躲老師的伎倆就這麼給揭穿了!英芳說,從護理師跨入專師,全新的生態、截然不同的運作模式,初期充滿意想不到的惶恐。而不離不棄的美玲老師,正是引領她逐步了解專師領域的引路人,也是心靈導師,分享臨床經驗、交換論點想法,陪伴她超越和成長;深厚的師生情誼一直沿續下來,學成後仍時時保持聯絡,每當工作卡關或遇瓶頸時,向恩師請益就是最踏實的依靠。
當一個幫助同仁自我實現的主管
帶隊同仁參與醫策會品質競賽,賽前在李毅醫祕(右一)指導下,周英芳(右二)和團隊進行演練與討論。
活潑外向的性格,加上天生膽子大不怕生,有英芳在的地方總是充滿歡樂笑語聲,與人相處融洽、容易打成一片。接急診副護理長後,自然比較接地氣,與夥伴們感情好,看似有些沒大沒小,但相待上應有的尊重和禮貌都沒少。特別的是,她還積極帶動急診護理人嘗試過去較少接觸的區域,像是參展、學術發表、實證護理競賽,走出院外展現能力。
「我也是從急診出身的護理人,大概知道做到一個程度,就算再熱愛的工作也有枯燥無味的時候。而年輕人都期待自己有成就,我想給這些孩子們一個願景,把他們的榮譽感勾起來,讓大家覺得好玩又有意思!而我永遠願意跟著團隊一起衝。」
英芳笑言,反而是當副護之後,才慢慢變得比較柔軟。「還是臨床教師時,比較嚴苛一點,我的標準高、不開心的時候人冷冷的,講話又直又衝,學弟妹會害怕,交班時拿筆的手一直顫抖」。自律律人,求好心切。自己的養成過程算是中規中矩,修碩士的路上也吃了不少苦頭,沒有天賦異稟只有努力進取,也因此相信靠自己可以達標的,後輩們一定辦得到。
然而急診的流動率偏高,除了護理核心能力的傳承,還能如何帶人帶心?回溯到自己還是新人時,從許多前輩的各種示範示教上,感受到的不同特質,有的善於傾聽、分享,很貼心溫暖;有的處變不驚瞻前顧後給人安全感,這些養分都幫助她從不會到學會,成為獨當一面的護理人,在互助互信中,與團隊建立情感連結。再從觀察每位護理長不同的領導風格中,描摹著想要成為什麼樣的leader,加以不斷的融合,最終心裡歸納出一個方向:「可以的話,希望我能發揮自身的影響力,當一個能幫助同仁自我實現的主管。」於是,扮黑臉的學姊,漸漸轉變為帶動護理新生代發揮創造力的副護。
從急診到急診後送病房 團結為務
周英芳護理長與周云鵑副護攜手帶起二五東急診後送病房團隊。圖/周云鵑提供
2018 年0206 花蓮大地震,花蓮慈院由急診啟動乃至全院投入的大量傷患動員與運作,發揮出極大的緊急救護效能,事後多位護理同仁將經驗整理做發表,周英芳副護帶著團隊走上國際,到德國參與第五屆世界災難護理研討會,分享東臺灣唯一的醫學中心在災難護理上的成果和亮點。經此一役,加上兩年多來學習風氣推動有成,英芳的成長有目共睹。
其後院務規畫要將二五東病房轉為整合醫學急診後送病房,需要從急診護理部主管群中調派一人接管,32 歲的英芳雀屏中選,成為當時院內年紀最小的護理長。
雖然大半年來經過數度會談,已經有心理準備,明白這是醫院給機會,讓新一輩鍛鍊,但是想到這下真的要離開心愛的急診了,內心還是糾結萬千。英芳記得簽下調任同意書後,一路從護理部哭著走回急診!消息傳開,夥伴震驚不捨,交接班時三班輪著哭成一團,連帶年底舉辦的歲末感恩望年會,竟也莫名變成英芳的惜別會,臺上臺下又爆哭成一片淚海,成為急診護理團隊難忘的共同回憶!
另一方面,一直都是急診成員,算不上有相關的病房經驗,難免忐忑。後來冷靜下來思考,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因為二五東未來轉型急診後送病房後,一定是和急診緊密合作頻繁接觸的單位,不也就是跨越自己在護理專業上的限制?走出急診才能看見更多急診病人之後的樣態。
二五東病房算是新成立的單位,幾經轉型變動,既有成員來自每個病房抽一點人力出來所組成,不若其他病房成熟穩定。原單位主管因個人生涯規畫離開,由副護理長周云鵑一個人撐了兩三個月。如今來一個從急診空降的阿長,大夥心裡想也知道不好受。英芳想,急診帶給她的第一個禮物就是團結,把它帶來這個全新的陣容裡面吧!
生平第一次當護理長,那云鵑便是她的第一個副護,畢恭畢敬還是言聽計行那些就不要求了,畢竟彼此沒有任何感情基礎,但既然是一個團體,她向云鵑說亮話,「共榮共損,有好的我不會忘記妳,但是有壞的妳要跟我一起扛!」互不相識的兩人,磨合成令人羨慕的正副主管搭檔,一點一滴把二五東帶壯大。約莫一年後,團隊穩定健全起來,開始參與院內自辦的專業競賽,乃至院外大型比賽屢獲佳績,不一樣的二五東漸受矚目。英芳有計畫的培養團隊,也帶著云鵑做中學,一如當初自己在急診接受調教一樣,相信哪天需要派上用場時,自家的副護也可以頂天立地。
學術發表的執行力 阿長領進門
花蓮慈濟醫院護理部團隊參與2022 年第7 屆世界災難護理學會(WSDN) 國際研討會,周英芳(左五)及急診與急診後送病房同仁與會分享在災難護理上的發展成果。
周英芳(後排比讚者)用心帶動學習風氣,鼓勵急診及急診後送病房團隊參與院內外護理競賽,提升專業能力。圖/周云鵑提供
由於當主管後,身邊的同仁多都年紀較小,她總把同仁喚做「孩子們」,這個護理長就像個孩子王一樣,愛帶大家四處玩耍、探索護理世界沒有極限;可以火眼金睛盯進度談正事,也一起說笑訴苦聊心事。
對於如何帶領二五東,英芳有個很有趣的比喻。「如果把二五東的孩子當成幼稚園班來看的話,校外教學時,他們不瘋狂不脫疆,會乖乖跟著隊伍走到公園裡面,等聽到老師下指令說OK 了,才會散開去玩。」換言之,這個團隊在自主學習上需要多一點引導。所以在進入實證護理學術專題時,除了聚焦討論大方向之外,第一步要處理什麼問題?第二步要設定什麼範疇?第三步要安排什麼步驟……英芳都會帶著每個夥伴一步步思索檢視,要做的功課、進行的方式、仔細的程度,通盤費心設想指引。「人家肯學肯做,帶頭的豈有不傾囊相授的道理?當然要陪著大家一路做出成績。」
就是這種「撩落去」(閩南語,奮不顧身做下去)的態度,英芳成為同仁們眼中「很罩」的護理長,激發團隊的拼勁,願意下苦心下決心跟隨一起奮鬥下去。進而帶出一群朝氣蓬勃的年輕護理師,在醫療科技展或是海內外各式護理創新競賽上嶄露頭角,散發出學有專精又自信莊重的強大氣場,格外令人驚豔!多位新生代奉英芳姊為貴人,每每聽聞回饋她既意外又開心,「原來我影響到這麼多人啊!」
2019 年時,英芳考取博士班,攻讀慈濟大學醫學科學研究所。雖然念書過程很痛苦,但每當挺過去,功力好像又升級了一些,也在挑戰中發現自己的能耐。二五東同仁普遍受到影響,再去念了二技、升大學,如今急診也有七、八人續念碩研。總是抱著培育孩子的心對待同仁,造就現在「子孫滿堂」!看見過去播下的種子,在每個人身上發芽、長大了,英芳說:「如果我再不去學一點新的東西,就要被追過去了怎麼辦?激勵自己也要保持前進。」
疫起守護 扛下專責病房督導
2021 年0402 太魯閣號事故,急診啟動大量傷患醫療救護支援系統,二五東病房同時被徵調為事故病人專用病房。回鄉掃墓的英芳,隔日趕回來時,見病房運作得很有條理,當班的副護云鵑領著團隊表現得可圈可點。待四月底病人陸續出院後,護理部討論,再過一段時間,云鵑可望接病房護理長,正在博士班研修的英芳,則可朝儲備督導做準備了。原以為起碼有個一、兩年緩衝,沒想到,五月本土疫情大爆發,醫院將二○東、二五東、二五西共三間病房設為專責病房收治重症新冠肺炎病人,英芳六月即臨危受命為院內專責病房督導。
很突然的宣布調走,短短兩年的光陰,與二五東單位同仁因著風雨同舟的經歷,感情依然很深。「妳走了,我們怎麼辦?」阿長升督導,大夥卻難過得不知如何是好。英芳沉默片刻,深深吸一口氣,緩緩道出:「我到另外一個地方看守,權力愈大我愈能保護你們。」她並沒有離開,只是變成更大的一雙手在上頭,把他們捧著,換成另一種形式守望、陪伴著大家。一番肺腑之言聊以安慰。堅強的云鵑接下護理長棒子也以身作則,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既成定局,做出選擇,收拾情緒,團結抗疫。
當時染疫重症死亡率攀升,花蓮地區家庭群聚感染傳播鏈延燒,一有任何風吹草動,全員緊繃。一升督導馬上接手三間專責病房外加急診四合一管區,非常時期特別任務,掛心病人的病況起伏,擔心同仁的照護負荷,壓力山大可想而知。英芳每週進精舍匯報,近身感受到上人帶領全球慈濟人在防疫上的付出,為利益眾生所做的努力,還有對醫療同仁的愛護,深為感動,促使她積極走入慈濟,2022 年接受培訓受證慈濟委員。此後人生遭遇重大抉擇或心靈迷航時,輕輕放下擲筊問事改為抽《靜思語》紙籤,幫助自己釋懷轉境。
利他領導 願與團隊共榮共好
在護理部鍾惠君主任的眼中,英芳是個懂得賦權賦能、具備利他思維、獨樹一格的年輕主管,像個磁鐵,再亂的單位、再奇葩難管的地方,卻總是能把眾人吸在一起。「並不是因為我是主管而都聽命於我,而是因為我們剛好在同一個地方追求共榮共好。」為何能吸引人心甘情願跟著一起走?或許正是真誠相待,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出發點都是為了團隊。
「很多事情,我自己想做,向團隊許願,如果沒有二五東還是急診這群孩子們的支持,沒有一件事可以做起來。我們一起成長,一直相互陪伴。」不管是帶人還是教學,都希望能同心同行,每個關頭她一定都會陪著他們!
喜歡熱絡輕鬆互動,當仁不讓帶頭向前衝,必要時金剛怒目施教;嚴厲正確修理人與溫柔善解人意並存。「孩子們很可愛,我罵人他們會難過到哭著說『對不起,讓妳失望了』。其實很捨不得也還滿感動的,用心相待,他們也放在心上。」她最大的快樂就是看到同仁的茁壯,「他們信任我,走得慢一點沒有關係,有跟著就好。」急診訓練幫助她成為抗壓性高也堅持到底的人,遇到推不動、帶不動的時刻,她相信耐心守候,後面的總會跟上來。
談及主管難為之處,大概就是要概括承受種種的身不由己和無可奈何,為了政策、為了大局、為了任務導向,事情就變得複雜了,要考慮的層面也更多了,不免想東想西、陷入取捨兩難。偏偏排解壓力的方式,就是戒不掉的吃吃喝喝,然後上升的體重似乎回不去了,「只變胖不長高,好苦啊!難道這是成『長』要付出的代價?哈!」
有人形容她顛覆了一般人對督導的認知,是最不像督導的督導。英芳笑稱或許是受慈濟人文薰陶,後來長得一臉無害樣的緣故。風格、處世、成功經驗都算非典型,也讓後輩對護理進階之路的想像,有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和多元面貌。
疫情走向尾聲、專責病房解編之後,督導職權回歸原專師訓練與教學業務,2022 年底,再兼任了教學部臨床技能中心副主任,負責規畫全院的教學業務管理與學生的臨床技能學習,護理部鍾惠君主任期許她未來能與教學部合作,共構護理人員的臨床育成中心。
曾經是最年輕的護理長,現在是最年輕的督導,英芳的護理生涯時間感非常緊湊,晉升進度亦是。特別的機緣聚合促使也推動著她,邁向中堅幹部的修煉之路,沿途開出了許多奇花異果,感恩諸多前輩的提攜,特別感謝首席教練惠君主任的栽培,「在領導管理的學習過程上,給予無所不在的支持和守護,從不避諱說開當主管的辛苦和不容易,幫助我體認到,也只有在這個角色上,可以幫助我所愛的團隊有更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