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施比受更有福」,能付出才是福。善事需要大家一起做,利人在前、利己在後,就如兩腳走路,才能進步,如此不斷去做,帶動社會發展,是人間的福啊!
一直覺得臺灣很有福,無論國際間哪裡發生災難,只要一呼籲,許多愛心人立刻踴躍響應。回想「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成立之初,為維持生活和積存善款,曾撿拾水泥袋再加工,將大袋子拆開,裁剪、黏合成小袋子,乾淨的中間層賣給飼料店,內層和外層擦拭過則賣給五金行裝鐵釘。雖然很刻苦,但每天的點滴累積也可以救濟苦難,大家都做得很歡喜。
當年所援助的第一例醫療個案,是送到宜蘭治療青光眼,花費七、八千元善款,是很大一筆數目,手術結果卻只能看見模糊的影子。儘管感到灰心,也體認到慈善救助需要延續,不只是一次的付出,所以持續勸募會員日存五毛錢,投入竹筒。而現在慈濟醫療志業體,也會在護理站或各科室放置竹筒,讓大家每天投入銅板,會合愛的能量,在需要時能及時付。若保持日行一善的習慣,天天發這一念善心,就能造福天下。
近年來,這分精神已帶動到國際。有一次海外慈濟人為救災勸募,向大眾說明零錢也可以助人,一位老婆婆就掏出銅板投入志工的桶子。旁人說:「妳這麼窮,怎麼還投錢?」她回答:「這一點錢,我買食物也吃不飽,但是投進桶子,這些錢能幫助很多人。」這故事讓人很讚歎!她知道將點滴匯入功德海,與大家的愛心會合,可以讓千人、萬人不必挨餓。
人託人的福,可以讓更多人享福,不只自己付出,我們要發心立願邀請更多人一起造福。期待人人富有愛心,社會更祥和,人間也能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