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偏鄉建立信任與情感《志為護理》22卷5期

文/郭育倫 慈濟科技大學護理系系主任

「你們什麼時候會再來?」每當活動結束時,不論孩童還是長者,都會問同樣這句話。看著他們殷殷期盼的眼神,總是深深觸動我們的心,也更激勵我們的使命感。我想,這是慈濟科技大學護理系師生,長年來深入社區、偏鄉部落,致力推動長期照護計畫,積極參與社區服務,所培養出來的信任與情感。

面對人口結構迅速老化,超高齡社會已悄然來臨的世代,我們必須謙卑面對,這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刻。除了肯定科技的日新月異和醫療水平的提升使人類壽命得以延長外,我們更應該站穩腳步,迎接老化帶來的衰弱、失智、失能或是病症末期的全面性照護。所以,如何實現在地優雅老化、活躍老化、健康老化,延緩失能及失智,正是刻不容緩的共知、共識、共行。

慈濟科技大學以護理教育起家,培育兼具專業技能與人文素養的護理人才,一直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價值。基此理念,社區服務成為實踐護理教育的重要一環。證嚴上人常說:「經者,道也。道者,路也。」所學專業知識要身體力行,應用於日常生活中,轉識成智,利益眾生。

護理系的師生們秉持著「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的信念,積極參與社區服務,包括學童課輔、原住民部落關懷、高齡長者陪伴、失智據點活動帶領等多項服務。為了能及時了解社區民眾的健康需求,護理系的教師更親自帶領學生發揮所學,進行社區評估、長者健康評估等技能,落實關注社區民眾的身體健康、生活方式和價值觀,以及其心理和社會層面的需求,制定個別化的照護策略,藉以提升社區居民的健康和生活品質。

身處東臺灣的花蓮,在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多元文化的濃厚底蘊外,同時也要承受諸多窘境的挑戰,如醫療資源及護理人力不足、經濟弱勢、交通不便等等。這些問題在偏鄉部落尤其明顯,也因此,社區居民的健康狀況相對的不盡理想,特別是高齡族群和罹患慢性病的族群。護理系的學生,未來要承擔衛教及照護等多方位工作,因此,慈濟科技大學除了施以專業技能的傳授訓練,更著重善良、同理、誠實、責任感、無私等正向特質的培養,而這些特質的養成,是需要透過言教、境教、身教及心教方能實現。

在師生共同參與社區服務的過程,人人學會了傾聽和同理心,不但與社區居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誼,也凝聚社區營造的向心力,更同時豐富了師生們的生命經驗。甚至,針對需要轉介醫療照護的個案,提供一條龍式的「五全」照護服務。從健康促進到長期照護,慈濟科技大學與醫院建立了緊密連結,在雙向互動與互信的和諧關係中,不僅提高醫療服務的及時性,確保社區居民能獲得所需的醫療照護資源外,更有助於提升社區民眾,在預防和管理慢性病方面,有更多的責任感。

回首筆者在慈濟科技大學護理系服務已十多年,我深受這所充滿奉獻精神和富有溫暖人情味的校園感動,也深感自豪。因為社區服務及長照,不只是提供醫療和護理照顧,還包括建構情感連結、理解多元文化、尊重個體差異和同理需求的能力,慈濟科技大學的護理教育做到了。這樣的教育,不僅提升了師生的專業成長,也豐富了彼此的生命經驗,更看到鄰近社區與偏鄉部落的生氣與活力。

慈濟科技大學護理系郭育倫主任在教學之餘也常參與志工活動。圖為2023 年2 月慈青社舉辦募愛聲援土耳其敘利亞難民的洗車活動,郭育倫老師(中) 帶頭示範洗第一輛車。圖/慈濟科技大學

2023 年1 月於秀林鄉富世村社區活動中心的全人照護活動,學生協助民眾進行視力檢查。攝影/鍾懷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