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融合培養跨文化護理人才《志為護理》23卷5期

文/張紀萍 慈濟大學護理學系主任

今年七月,在全球高度矚目下,2024 巴黎奧運會開幕式以多元文化要素為核心,以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向世界傳達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願景。然而過程中,在全球一體化的大環境下,如何以一種平等與尊重的心態呈現多元文化,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跨文化照護強調了解和尊重健康照護中的文化差異,是實現全人服務的根本。在全球人口流動性日益頻繁的今天,護理人員需要面對來自不同種族、宗教和文化背景的患者。在臺灣,這其中尤以新住民與原住民同胞的健康需求最具代表性,因為語言和文化差異,就是獲取健康服務的障礙。

原慈濟科技大學成立之初,就是以幫助偏鄉青少女就業為宗旨,後來成立原住民專班,後來又成立新住民子女專班,不論原民生,新住民子女與一般生採混班學習,這一模式持續至今,因同學來自多元背景,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能了解不同文化在健康照護中面臨的挑戰,如偏遠地區的醫療資源匱乏、文化傳統與現代醫療體系之間的適應,需要我們用更多的文化敏感度,在工作中,如何增進健康平等。

隨著醫學的國際化和多民族文化的發展,護理師們有了更多的機會去服務各國的病人,以及與世界各地的同仁一起工作。這一發展趨勢,不但擴大了護理工作的範圍,而且也給護理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此外,慈濟基金會海外分會與慈濟科技大學的長期照護科和護理學系,成立了「國際專班」,以公費訓練東南亞地區的外國留學生,讓他們了解華語,了解臺灣的文化,同時也能學到有關的專業技能。現在,這群國際專班的學生,已經在花蓮、大林和台中慈濟醫院等地,成為為臺灣社會健康照護生力軍,帶來多元文化關懷照護的力量。

在全球化迅速發展的今天。護理師除了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外,還要有良好的跨文化敏感性和良好的交流技巧,才能更好地滿足照護服務對象的各種要求。因此,我們必須對傳統的護理學教育進行適當的調整,在教學中加入更多的多元文化因素,增加實習的機會,培養出符合國際社會要求的健康照護專業人才。

為學習如何尊重多元與獨特,本期以「多元融合下培養跨文化護理人才」為主題,透過問卷調查,了解護理同仁對此問題的認識和需要。了解護理人員因應不同文化背景下,所面臨之問題,進而提出相關理論與實務上之建議。問卷聚焦於護理人員多語溝通能力的準備,編寫多語種工作手冊,開展跨文化溝通,營造友好的跨文化合作工作環境,加強護理團隊協作,藉由此次問卷調查,可提供實務上之參考,同時也能推動臨床上跨文化照顧的應用與發展。

在世界衛生服務呈現多元化發展的趨勢下,培育具有多元融合能力的跨文化護理人才,是全社會的責任,更是教育單位的責任。我們必須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豐富的教學資源、豐富的訓練機會來引導同時也鼓勵這群來自亞洲其他國家的學子,在日常工作中提高自己除了護理專業之外的跨文化照護思維與敏感度。《法華經》:一切眾生皆具佛性。透過共同的努力,提升護理人員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健康照護同仁合作,並肩打拼,一起以更寬廣的視角,以多元共存的眼光看待一切,給每一個人,尊重、憐憫、有禮,平等和自由,護理才能夠真正更加全面、靈活和人性化地應對全球健康挑戰,為世界健康與福祉做出貢獻。

長照科第二屆外籍專班學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