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覺 精進力行菩薩道《志為護理》23卷6期

文/吳秋鳳 台北慈濟醫院護理部主任

2024 年9 月27 日至9 月29 日,來自慈濟四大志業體的主管及家人們聚集在花蓮靜思堂,展開一場三天二夜法脈宗門精進之旅,今年以「學與覺——創新思維 恆持真心」為主題。上人開示特別指導「學」與「覺」中必需行菩薩道,才能有所體悟。菩薩道」是指以慈悲心和智慧心來利益眾生、幫助他人,並且從自己做起,修行菩薩精神,最終達到覺悟的道路;護理師的職涯是實踐「菩薩道」最好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護理師不僅是病人的照顧者,更是他們的支持者與引導者。身為護理專業人員,我們其實已在臨床工作「做中學,學中覺」。

做中學:在實踐中不斷成長。每一個病人、每一個病情、每一個治療方法,對護理師來說都是一個學習的機會,例如,在面對急診病人或是重症病人時,護理師不僅要依賴知識和經驗,還要臨機應變、快速作出正確的判斷,這樣的學習方式能夠讓護理師在工作中不斷成長。另外,在充滿挑戰及處在高壓環境中保持冷靜、做出正確判斷是每位護理師必須學習的重要課題,無論是情緒管理、病人的突發狀況,還是團隊合作中的衝突,都是護理師在「做中學」的寶貴經驗,透過反思與學習,護理師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心理韌性,以更加成熟的態度面對每一個挑戰。

學中覺:在學習中不斷反思與覺察。護理師在學習中需要不斷反思自己的行為與情感,並覺察自己在照護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偏見、情感投射或是疲勞等問題,這種自我覺察不僅幫助護理師提高專業素養,還能在與病人的互動中保持真誠與同理心。當護理師能夠對自己的情緒、態度及行為進行反思與覺察時,就更能提供全方位的照護。隨著醫療環境的不斷變化,病人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護理師透過學習新的照護知識、了解病人最新的需求,並進行反思,不斷優化照護方法,例如:學習使用電子健康記錄系統,並運用科技工具來提升病人的治療效果。在學習與實踐中經歷的各種挑戰與困難,是護理師成長的動力。透過每一次照護過程的反思,不僅能夠提高專業技能,還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護理工作的價值與意義。

護理師也需要陪伴及支持,才能持續行走菩薩道。護理師不僅是病人的照護者,也是情感的支持者,在用心照顧病人的過程中,往往需要高度的情感投入,長時間保持高度的專注,承受極大的身心壓力。除了日常的工作負荷,夜班、輪班、急診等工作模式往往也會增加身心負擔,導致身體健康出現問題。在照護過程中與病人及家屬會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聯繫,特別是在病情惡化或死亡面前,護理師需要面對病人及其家屬的情緒波動,這種情感負擔可能對護理師的心理健康帶來挑戰。

身為護理主管,需了解護理師所面臨的挑戰並提供有效的支持,是確保團隊健康與照護品質的關鍵。主管可以做到的,包括:1. 成為護理師的「情感支持者」:定期與團隊成員進行交流,傾聽困難與需求,通過建立信任關係,讓護理師感受到被理解與支持,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2. 組織定期的團隊合作與分享會議:讓護理師們能夠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挑戰,學習彼此的應對策略,團隊合作能夠減少個體壓力,提升集體應對問題的能力;3. 提供專業成長與心理輔導:鼓勵護理師參加專業培訓:不斷提升專業技能,增強應對工作壓力的能力。4. 定期提供心理健康輔導或經營正念釋壓的環境:幫助護理師保持心理健康及平衡;5. 調整工作負荷與排班管理、6. 建立健康的工作文化:創造一個支持性強、正向積極的工作環境,讓護理師感受到工作中不僅有挑戰,還有成就感,促進護理師的積極性與滿意度,減少職業倦怠的風險。

護理師的職涯能透過「做中學,學中覺」不斷地實踐、反思和創新,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為病人提供最優質的照護。也通過這樣的學習與成長,不僅在職業生涯中取得成就,也能在心靈上獲得平靜與滿足,繼續為病人帶來希望與健康。菩薩道不僅是修行的一條道路,也是人生的指引,期勉我們都能保持一顆清淨的心,將智慧與慈悲融入每一個行動,且能恆持真心、用心當下實踐菩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