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宣瑢 臺中慈濟醫院專科護理師護理長
王怡雯 臺中慈濟醫院護理部副護理長
「慈濟人文」是什麼?感覺很抽象,很難具體化。此期《志為護理》由臺中慈濟醫院主責,因為全院護理同仁相對他院資歷較輕,而參與慈濟活動讓資深的護理部主管們切身受益,所以設計此期問卷,藉此了解在慈濟醫院工作的你我,參與過哪些活動?留下了哪些足跡?在護理工作崗位及照護的心態上,有沒有什麼樣的變化?
電子問卷發送八家慈濟醫院護理同仁,有效問卷1,067 人。
此次問卷總共只有三道題目,第一題問大家進入慈濟醫院後參加過的活動,第二題問對於護理工作永續力的助益,兩題的選項都是同樣的15 類別慈濟活動,外加「其他」可以自行敘述。第三題則問大家,參加了慈濟活動對於護理工作的心態有什麼幫助。
歲末祝福盤點淨心靈
祈願來年眾平安
第一題,慈濟八院護理同仁在進入慈濟醫院工作後參加過的活動,第一名歲末祝福,超過七成,71.7%;第二名為早課或志工早會,51.7%,超過一半,第三名則為慈濟節慶活動,如母親節、慈濟日、浴佛節等,49.6%,將近一半。而慈濟兒童精進班、親子營或慈少、慈青、慈籃等活動1.6%,表示是從小就接觸過慈濟的一群護理同仁。
2022 年度,在臺中潭子的歲末祝福剛好是11 月12 日醫師節,當天歲末祝福活動的舞臺上,臺中慈濟醫院醫師、護理師及醫技、行政共68 位同仁深入經藏,演繹〈藥草喻‧ 手札〉及《無量義經》第七至十〈功德品〉,結合法海區整齊劃一的動作,撼動人心。
演繹表演是需要大量時間重複練習的,參與的同仁都是利用公餘之暇,歷經前後一個半月練習的成果。手語種子老師從經文解說到理解手語動作,一步步引領大家深入佛法經藏,過程並不輕鬆,但最終歡喜收穫,所有參與者都法喜充滿。
神經內科病房護理師萱涵,受主管邀請參加手語演繹,平常要記喜歡歌手的歌詞都自覺腦袋瓜記憶體不足,更何況手語演繹需要手到、眼到、心到、肢體協調,覺得是難上加難。可是當她在照護躺在病床上的病人時,反思「病人這麼不舒服,想起身走走都有困難,比起來,我的身體健康,應該難不倒我。」果然,幾次練下來,她便不覺得難了。就像護理工作,誰沒有菜鳥生澀的階段呢?演繹經藏時,大家都是齊心淬鍊出最完美的時刻,但這是靠所有人不斷努力練習再練習的成果。
歲末祝福是慈濟家庭一年一度大團圓的時刻,會場當天播放2022 年慈濟大藏經影片,用最短的時間濃縮呈現慈濟一整年來在世界各個角落的付出,一幕幕的畫面示現全球苦難。在臺下的觀眾,眼角餘光一撇,就能見到有人不捨災民難民而落淚,為慈濟人的精進付出無所求而動容。門診護理師月枝就承認她在看到敘利亞及烏克蘭難民的眼淚與無奈,自己眼淚就停不下來,即使是距離臺灣幾千里遠的地方,仍讓人揪心不已。反觀自照,就知道自己有多幸福,要好好珍惜。
胸腔科個案管理師淑雯自從參加過一次歲末祝福之後,就把歲末祝福列為她一定要參加的活動,是每一年結束與開始的必要儀式。還記得2014 年底的歲末祝福,播放出緬懷外科吳永康主任的畫面時,淑雯哭到不能自已,想到她擔任門診護理師及護理長時,或是跟診與吳永康主任的互動、主任的身影,覺得自己沒有與主任好好的告別,看到回顧影片時深感遺憾。她也要求自己在後續照顧病人時,能引導病人家屬要道謝、道愛、道別,不致留下生命過程中的懊悔。她也最期待在歲末祝福的最後,有上人的祝福與帶領祈願,用最虔誠的心,感恩過去一年的平安,祝願來年天下無災難。
啟發善心助人願力 追求心的平靜
對護理工作永續力最有幫助的活動,第一名還是歲末祝福(45.8%),第二名是慈濟節慶活動(21.6%),包括五月母親節、慈濟日、浴佛節的活動,七月的吉祥月及九、十月的中秋節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第三名是精舍早課或志工早會連線(16.0%)。緊接著的是慈誠懿德日及醫院志工服務,都是12.0%,臺灣的義診、往診10.9%。其他九項活動也各有喜歡的人勾選。至於選擇「其他」的比例有10.2%,有人也很明白的寫下覺得參加過的活動對護理工作的永續力並沒有關連,或是還沒有機會參加活動。如同青菜蘿蔔各有所愛,尊重每位護理同仁的選擇,如果用強迫的方式,或帶著反抗心理不願意參與,就體會不出活動的意義了。
在花蓮縣新城鄉的靜思精舍,法師們每天清晨三點半打板起床,四點鐘開始誦經早課,結束後休息一下,早齋之後,於六點五十分就座,七點鐘開始全球連線「志工早會」,一年四季不分寒暑,上人或法師以佛法故事或取最新時事藉事施教,接著慈濟各醫院或教育、人文、慈善志業分享,能夠聽到醫療及其他不同領域的人在生活、工作中的經驗。
臺灣有很多民眾都是從九二一地震之後認識慈濟的,社區護理組的文玉也是。後來她發現媒體每次報導哪裡有災情,新聞畫面一定出現藍天白雲或灰天白雲的志工在現場,送上熱騰騰的食物讓災民充饑,奉上保暖衣物或是將災民擁入懷中提供安慰,讓她心生嚮往。想不到她後來就加入臺中慈濟醫院的行列,踏上屬於自己的慈濟人文之旅。
文玉記得剛到臺中慈濟醫院報到不久,就參加志工早會連線,因為要比平常早起而稍有些許焦躁,但在〈祈禱〉音樂聲響起後,這分不安幾乎瞬間被撫平。耳邊傳來出席早會的醫院同仁與志工共同虔誠唱誦「我的心在靜思中感恩……我的心念上達諸佛聽……」,細細體會歌詞,發現每詞字彙都被賦予不同意義,當下沈澱心靈,感受從未有過的平靜。
被發現變親切了 潛移默化善循環
護理的八大核心能力,被視為護理學科的核心競爭能力,其中全人照護、以人為本,打造個別化照護,更是臺灣護理的一大亮點。對照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核心基礎內容,護理師是全球主要的「健康照護提供者」,可見護理在健康專業中被重視的程度。尤其針對新生兒、孩童、婦女、成人與老人等相關健康照護議題,護理師扮演舉足輕重之角色不言可喻。護理師可說是健康照護體系人數最眾多的醫療成員,影響著許多醫療照護體系的運作,全球永續發展目標提及有健康的護理師與助產師,才能使世界更健康(彭,2019)。
參加過義診的護理同仁回饋,走出醫院為有需要的鄉親義診,感覺很不一樣,「民眾帶給我的感動,真的無法用言語去形容,只能說整顆心都被『善』這個字填滿了……」
「我第一次去義診,是幫社區長輩施打流感疫苗,整個手忙腳亂的!」秀莉忘不了長輩們的體貼和友善,「我們是很忐忑不安的,因為地方很陌生,流程及動作都不熟,又怕長輩等我們。結果現場等待接種疫苗的老人家不但沒有絲毫的不耐煩,反而安慰我們慢慢來,不用太緊張。」長輩的善意紓解了她的緊張,融化了當下的不安,而且建立了後續場次的信心。
而對於秀莉,還有延伸加乘的效果;往後自己遇到臨床不熟悉的業務時,只要憶起長輩們的和善,就能快速帶入那分初心,平心靜氣的學習,用更多包容心對待身邊的每個人。她笑著說如今常聽人稱讚她身上「總有一分親切感」,只有她自己最清楚,自己只是想把在義診得到的那分「善」,繼續傳遞給其他人而已。
常懷感恩心 見苦知福更同理
在慈濟醫院工作,參加了慈濟人文活動後,對護理工作心態有什麼幫助?
最多人選的是「常懷感恩心」53.7%,第二是「見苦知福」37.5%,比其他選項高出很多的百分比。
「我覺得『常懷感恩心』是上人給我們最好的入門法。」個管師佳霖覺得在慈濟醫院工作最幸福的一件事,莫過於有懿德家族爸爸媽媽及很多醫療志工或社區志工的種種關懷,年節美食,不時的噓寒問暖,付出無所求,而且對著我們不斷道感恩。因此她發現自己不久後也把「感恩」掛嘴邊,因為她接收到的溫暖已經內化在心中,嘴巴說出「感恩」之後,立刻帶動了心裡的那一分感恩意念。
新進人員張孟淳專科護理師是豐原人,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莫名對慈濟有點排斥,但後來卻有因緣進入臺中慈濟醫院,打破了他對於慈濟過去既有的成見,現在更已經習慣慈濟大家庭的生活模式,跟著蔬食,參加慈濟活動,有時候回家也會忘情地對太太說「感恩」,讓太太驚呼像是換了一個老公,居然變溫柔了!
現在是護理長的宣瑢也分享她剛來工作的時候最討厭護理長的提醒:「某某床是關懷戶,要多點愛心照護。」因為病人來住院,連衛生紙、尿布這些生活用品都由醫院的社會服務室幫忙準備。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為何這些病人、家屬都不自己去買,又不是多少錢的事,讓人有佔便宜的感覺。
後來自己跟著去參加義診,跟著志工去東勢的深山裡居家關懷,光搭車到他們家就要一個小時。到了一間小平房,門口堆滿雜物跟垃圾,進到家裏面更是充滿著尿騷味跟食物腐敗的味道,客廳有一張很舊的電動病床,上面躺著一位女性,因車禍導致癱瘓臥床十多年,而照顧者居然是她的妹婿,其他家人都過世了。妹婿工作賺錢,下班後就照顧這位阿姨──他太太的姊姊,幫忙更換尿布、準備餐食等等。但就在我們義診的前幾天,妹婿因為在工作中觸碰到高壓電身亡,我們一進門,都還沒打招呼,阿姨就邊哭邊說:「只剩我一個人了!以後怎麼辦?」
天底下居然有這麼慘的事?這麼慘的人?我的內心充滿震驚,不管是住家環境、經濟收入、生活起居這些在我以為稀鬆平常可以做到的事情,放到她的身上,根本就是寸步難行。
後來臨床再次接觸到居家關懷戶的個案時,不用護理長提醒,宣瑢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要多幫忙他們,幫他們找可用的社福資源,讓他們可以感受到這世間還有溫暖。然後宣瑢的愛心又再往外擴展,她會主動去了解住院病人有沒有什麼需要幫忙又不好說出口的事。「我因為先前的不了解,讓內心被蒙蔽起來,覺得很多病人都不懂得珍惜資源。參加過義診往診後我的反省是,不管聽到什麼事情,一定要自己去了解事發經過再來下定論。給予更多的包容及尊重,每個人的心才會愈來愈充滿愛,這世界才會愈來愈美好。」
選合意的靜思語 境教轉念善行
宣瑢還分享她紓解壓力的祕訣,她會到病房旁的佛堂站一會兒,細細品味玻璃上的文字──法譬如水,能洗垢穢,若井若池,若江若河,溪渠大海,皆悉能洗諸有垢穢……當陽光穿過玻璃照射在身上時,經文也彷彿也印刻在她的心上,給予她前行的力量。
其實我們護理部編輯團隊一開始在發想問卷時,想請每位護理同仁票選出最喜歡、最受用的一句靜思語,但因為編輯臺提醒上人的靜思語五十多年來超過幾百句、幾千句,是無法票選出十大靜思語,才作罷。
因為在慈濟醫院的環境裡,有時一轉眼,一抬頭,就會看到上人的靜思語,常常會從中得到啟發,或是比較容易跳脫出眼前的困擾或煩惱。
「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理直氣和」、「心美看什麼都美」、「世事無常,善接各種生命變化球,人生才能自在」,「時時存善念,恆持感恩心,知福、惜福、再造福,才是真正的『自我祝福』」……你可以接龍填上自己受用的靜思語。
在慈濟醫院工作,我們比較容易接觸到行善的活動,最近的尼泊爾地震、烏俄戰爭,都發生在離臺灣很遙遠的地方,但我們都有機會幫助他們,為他們祈福,參加募心募愛活動,重點是發了善心,有很多人共同一起行善,為自己的人生發揮更寬廣深厚的價值。
參考資料:
彭美姿(2019)‧護理師在永續發展目標的角色。護理雜誌,66(2),93-100。https://doi.org/10.6224/JN.201904_66(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