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又多元的樂智同學會《志為護理》24卷2期

文/游雅貴 台中慈濟醫院社區護理組護理師

從事失智症個案管理師業務,在門診接觸許多失智個案及其照顧家屬,常常聽到病人說:「我沒有失智!來這邊幹嘛?我還沒有這麼嚴重。」也常常聽到家屬抱怨:「失智到底要怎麼照顧?他一直亂講話,真的很難照顧!他還沒倒我先倒!」從這些言語中我可以感覺到個案的惶恐、家屬的無助,聽到這些話都讓人覺得很心疼。

我常常在思考,他們特地來找我,到底我可以幫助他們什麼?在衛教室短暫的30 分鐘接觸,我常常覺得個案是可愛的,對於他們的詢問,我也總是不厭其煩地回答,對於他們不適當的行為,我也總是跟家屬說沒關係。然而,換位思考,今天若我是家屬,每天24 小時、持續8~10 年,是不是還存在耐心,還會覺得沒關係呢?所以我只能安慰他們、鼓勵他們、支持他們,把我所知道的照顧重點告訴他們,將我所知道的一切資源提供給他們。

失智照顧除了要配合醫師的藥物治療外,更重要的是照顧者要改變與失智個案的互動方式,再加上外在的照顧資源介入,才能真正幫照顧者減輕負荷,支持他們持續照顧。除了藥物治療,失智症的個案,也會透過一些輔助療法來協助失智個案的照顧,以增加個案與他人的互動關係,及緩解其行為精神症狀,例如:懷舊治療、音樂治療、藝術治療、園藝治療、動物治療、芳香療法等。

我們失智團隊是透過名稱為「樂智同學會」的病友會來舉辦,活動中運用不同主題的輔助療法,讓家屬了解及運用,希冀返家後也能運用在生活當中。有位家屬分享:「我爸失智後,平時都不太講話的,今天竟唱起日本童謠來,我還不知道他會唱歌哩!」原來他的爸爸曾受日本教育,小時候學過的日本童謠他還記得,當音樂響起,他就不自主跟著唱起來了,當天的心情就莫名的好,對於照顧活動也非常配合!

藝術治療課程,老師請長者用黏土捏出一個插花的底座,沒有樣品供參考,我在一旁聽到時的反應是「這太難了!」失智長輩的創意思考能力受限,不告訴他們怎麼做,一定不會的!想不到在老師的引導下,每個人都捏出了五顏六色獨一無二的作品,後續將紙花剪裁插在底座上,然後請每個人說出創意發想及想要把作品送給誰,有位長者居然把作品送給了我!他說謝謝我每次都不厭其煩地打電話提醒他回診跟參加活動。當下我真的超感動,覺得這一切都值得了!

曾在文獻中看過日本有針對失智個案推行「寵物治療」,我搜尋相關資源找到臺灣動物輔助治療專業發展協會,經過一番接洽與院方溝通,終於讓「狗醫師」到醫院來陪伴我們的失智長者。有位奶奶一開始看到狗就揮手說:「走開!走開!」經過動物輔助治療師的說明及引導後,奶奶學會用簡單的口令讓狗醫師「坐下、等、好」,然後將放在手掌心的小零食讓狗醫師吃掉,當下奶奶笑得合不攏嘴。她的女兒說:「媽媽平時不出門,附近的據點活動她也不願意去,每次就等這個兩個月一次的樂智同學會,能見到醫師跟護理師陪伴活動,她就會願意來。」

每次辦完活動雖然很累,但看到病人的笑容,還有照顧者短暫卸下壓力的表情,覺得這一切都值得。為了延緩病友的失智狀況,我們多元運用輔助療法,融入病友會活動,結果發現病人與家屬的回饋都很正向,他們期待透過輔助療法學習到一些醫療新知及照顧技巧,而我們也在這段長期照顧的路上彼此陪伴,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