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老健康,向長者學習《志為護理》22卷5期

文、圖/彭小芳 慈濟科技大學護理系講師

彭小芳老師 ( 左 ) 在帶學生走入社區實習之前先演練一些 基本技術。圖為學生實際操作碳13 呼氣法,檢測胃幽門螺旋桿菌。

「阿公,我們是慈濟科技大學的學生,我們來看您了。」阿公獨居,他罹患食道癌、慢性肺部疾病、痛風,不良於行,且外出購物走太遠容易喘。

社區訪視的對象,是由衛生所護理師提供,主要是一些需要長照幫助或關懷的對象。我們在帶社區實習課程時,就會帶著學生來關心他們。

醫院的出院準備服務個管師(護理師)會評估病人(個案)出院後的各項需求,而我帶領學生進行家庭訪視,除了需要評估個案的照護問題,更著重在如何幫助個案銜接更多社會資源。

維護長者尊嚴的協助

「我不要別人送餐,那都是別人吃剩下的才送來給我,我不要!」獨居的阿公拒絕長照2.0 的送餐服務,每天僅吃麵包和牛奶。「想辦法」與「保持好奇心」是我要學生常存心中的態度。

我們最後成功地讓阿公接受建議,由照服員代購便當,阿公吃得營養均衡,他的病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

阿公不提需求,但我們預想得到。阿公經濟拮据,社會補助款扣除租屋費所剩不多,我就引導學生再想辦法,看可以怎麼幫助阿公。實習課程結束前,取得阿公同意,透過社區護理師轉介社工評估花蓮的實物銀行補助物資,讓阿公缺錢缺營養的警報解除!終於,我們看到阿公露出大大的笑容了。

在社區,有許多長者因為「不想麻煩別人」或是「太客氣」而不想接受社會資源的幫助。學生前往家訪八十多歲的獨居老奶奶,發現她家的廁所離臥室有一段距離,且廁所門檻竟高約20 公分,「奶奶,這樣上廁所很不方便喔,尤其夜間更容易摔倒。」奶奶回答:「我都拿小水桶當尿桶,放在走廊就可以了。」

看著小水桶,底部小、開口大,當坐下或起身時容易因重心不穩而跌倒吧!我們問奶奶︰「您曾因這個沒坐穩而跌倒過嗎?」奶奶說:「有啊!」於是乎,學生在徵求奶奶同意後,幫她申請長照補助一個活動馬桶,順利解決了奶奶跌倒的一大風險。

當走進個案家中,要常問:「到底我們能幫個案什麼?」護理教育,不僅教學生收集資料、評估,而且要視病猶親,把長者當成自己的家人,我常告訴學生:「當你想不出解決方法時,只要把這些個案當成家人,一定能發現問題並且擬出辦法解決的。」多一分用心,學生也可以當個案生命中的貴人。

慈濟科技大學護理系實習指導老師彭小芳(左) 帶領學生走進社區衛教,也走進個案家中協助。

社區裡樂活健康的長者

社區裡還有一群總是開心樂活的長者,用健康快樂的心態帶給年輕學生另一種享受生命的啟發。

「阿嬤,打完疫苗回家要多喝水喔!」阿嬤笑著回答:「我孫子現在要帶我去吃下午茶、喝咖啡耶!」

問另一位阿嬤:「您每天都有走路運動30 分鐘嗎?」阿嬤說:「有啊,走到阿妞說要回家,我們就一起回家!」『阿妞是誰?』「是我的鸚鵡啊!我有空也會自己搭車去海洋公園坐雲霄飛車喔!」『天啊!』是我和學生的第一反應,奶奶太懂得生活了!

這位阿嬤有寵物陪伴說話,不會寂莫,陪同走路、散步,維持肌力,老年生活很精采。

有人常說老了很多病,沒用了!但在社區,我們卻常見到許多長輩是樂活過生活,雖有病痛但卻用不一樣的心態面對生活,這也讓學生見識到「老了,其實也可以沒有問題。」感恩長者們為學生做了最棒的優雅老化的示範。

預防醫學導入社區

促進健康、特殊保護、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限制殘障到復健,是公共衛生的三段五級預防,不分年齡,每個階段都有其重要功能,推廣衛生教育使社區民眾了解健康促進、預防醫學的重要,接受健康檢查服務以達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減輕醫療資源負擔。

「我沒來社區實習前,根本不知道原來可以透過吹氣檢查胃幽門桿菌進而避免胃癌。」學生透過實習了解預防醫學的措施及重要性,也從許多個案身上看到出院準備轉銜資源帶給家庭的助益。

「護理」不是只有在醫院,應用在校所學持續在社區推廣衛生教育,幫助民眾提升健康意識,使健康者繼續維持健康行為,患病者及早介入處理,有助於預防及延緩失能,提升社區民眾尤其是長者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