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療百寶箱 談護理人員對輔助療法的應用經驗與需求《志為護理》24卷2期

文/莊詩盈 台中慈濟醫院專科護理師副護理長
  王翊親 台中慈濟醫院第三加護病房副護理長
  李詩媛 台中慈濟醫院8A 病房副護理長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輔助療法(Complementary Medicine)是尚未被納入主流醫療的保健服務,然而臨床上常用於提升病人健康與舒適度的重要方法;常見形式包括芳香療法、音樂療法、按摩與正念等,廣泛應用於緩解疼痛、焦慮與壓力,並促進身心放鬆。由於一些輔助療法需取得證照才能執業,而護理人員是為病人需求而使用,或許不一定取得證照,因此在這裡定義為探討非藥物的「輔助性療癒」措施。

音樂與芳香療法最普遍運用
對人對己都有益

電子問卷發送八家慈濟醫院護理人員,有效問卷1,024 份。問卷第一題請問半年內曾使用的輔助性療癒方法, 超過兩成的有音樂療法(25.2%)、芳香療法(20.6%),其次是穴位按摩(14.5%)、正念療法(11.2%)等,列出的選項都有人選擇,選「其他」的答案則有冥想、仿真嬰兒、頻譜儀燈等。

不過,有超過一半的臨床護理人員(52.5%)未曾在臨床使用輔助療法,或許是臨床常規照護就足夠、忙不過來,或是單位特性較不需要或不適合,也或許是護理人員還沒有接觸輔助療法的相關課程,還不會運用等等各種原因。

音樂療法對於失智症患者的功效,已有不少論文研究證實;例如,為失智症病人播放他們熟悉的音樂能夠喚起記憶,減少不安與混亂感,提升情緒的穩定性。此外,在手術或檢查前,播放輕柔的背景音樂,能幫助病人降低焦慮感,使其更為放鬆,讓手術能順利進行。

當護理師學會常規治療以外的輔助療癒工具,居然能發揮功能幫助到病人,會非常有成就感。在醫院的心蓮病房及血液腫瘤科病房,輔助療法可算是為病人照護的主流,常常發揮改善症狀的關鍵功效。

罹患乳癌的阿珠姨入住台中慈院血腫科病房,長期接受化療使她身心疲憊,常感到噁心、焦慮,甚至整夜無法入睡,醫療團隊雖然調整了她的止吐藥與鎮靜劑,但她的狀況仍然沒有明顯改善,詩媛副護理長分享:「我觀察到阿姨的痛苦,決定運用輔助療法來幫助她,準備了一些薰衣草精油,在阿姨的病床旁擺放了一個薰香水氧機,讓房間內充滿淡雅的芳香,幫助她放鬆心情,輕聲詢問阿姨是否願意嘗試音樂療法,播放了一首柔和的古典音樂,幫助她轉移注意力,減少焦慮感。此外,我還運用了簡單的按摩技巧,輕輕按摩阿姨的手部與肩膀,減輕她因長期臥床而產生的肌肉緊繃感,在按摩的過程中,用溫暖的語氣與阿姨交談,讓她感受到被關心與陪伴。」幾天後,阿珠姨的狀態明顯改善了,她告訴我,這些輔助療法讓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放鬆,夜晚也能稍微入睡了,她感激地說:「妳的照顧不只是身體上的,更讓我的心也感覺到了安慰。」

當護理師學會了音樂療法、芳香療法,甚至芳香療法常搭配穴位按摩,不僅可以幫到病人,對自己也有幫助。護理工作壓力大,有些人甚至會失眠或自律神經失調,學會這些輔助療法,對自己的身心健康都有幫助,例如在睡覺時播放適合的音樂助眠,芳香療法更是隨時可以用,適時舒緩壓力。

學會私房的看家本領
減輕焦慮疼痛助好眠

問卷第二題,針對有運用輔助性療癒經驗的護理人員,請問大家在臨床照護運用的主要情境。

回答比例最高的選項是減輕焦慮或壓力(64.6%)、舒緩疼痛(57.2%),排名第三為改善睡眠品質(34.8%),緩解不適症狀(如噁心、嘔吐、腹脹、呼吸不順)(23.7%)與促進情感支持(22.4%),則分別排名第四與第五,說明護理人員不僅關注病人的生理不適,也重視其情感需求,例如,在癌症病房或安寧照護,病人可能因化療或疾病進程產生噁心、嘔吐等不適,護理人員可以透過各種輔助療法來減輕症狀。

在「其他」選項中,有護理人員提到他們應用輔助性療法來減緩焦慮,或是為失智症患者降低焦慮與躁動,也有人用在生命末期的陪伴。可見,護理同仁會看見病人的需求,為他們想方設法,護理同仁的用心令人感動。

在加護病房工作的小羽,她照顧的阿嬤因為重度焦慮症而失眠,幾個晚上都睡不著,精神萎靡,實在很心疼,就跟阿嬤及家屬提起,取得他們同意後,小芳每天晚上為阿嬤播放舒緩的音樂,而且除了音樂療法,她還陪阿嬤聊天,聆聽她的心聲,給予心理支持。漸漸地,阿嬤的情緒開始穩定下來,睡眠品質也有所改善。

用對方法 放鬆心情緩解不適

「感恩的心,讓世界更美好。」原來護理人員在提供輔助性療癒照護措施時,病人或家屬最常給的回饋是「感謝護理人員用心照護」(51.2%),顯示病人與家屬對護理人員的用心關懷與努力抱持高度感激之情。而輔助療法對於病人的實質幫助,最主要有「覺得心情放鬆」(49.2%)、「感覺身體不適症狀有緩解」(46.9%),其他如「覺得心靈平靜」、「做完就睡著了」也有一定的比例。

有超過百分之十的回饋是想學習相關技巧,可見病人與家屬有感受到效果,才想把護理師做的輔助療法學起來。而認為「效果有限或不明顯」的有6.4%,因為輔助療法有超過十種以上,在哪種情境下選擇哪一種療法,也需要經驗判斷與技巧。而選擇「其他」的回饋,有人寫下病人回饋輔助療法有助於延緩失能失智、改善社交功能,還有人回饋曾幫助透析病人達到深層睡眠。可見輔助性療法能有效提升病人的身心舒適度,並獲得大多數病人與家屬的肯定。

詩媛副護理長談及使用輔助療法累積足夠經驗之後,會不自覺地一次使用好幾種輔療,效果會更好。她分享照顧八十多歲王爺爺的經驗,末期肺癌的王爺爺長期臥床全身疼痛,尤其是背部和腿部更是痠痛,而且半夜總是睡不著,照顧的家屬也顯得憔悴不堪,決定運用輔助療法來幫助王爺爺。首先在病房內使用薰香水氧機擴散薰衣草與甜橙精油的香氣,詩媛輕聲說:「爺爺,這是薰衣草的香味,可以幫助您放鬆心情,也有助於睡眠,而甜橙的味道能讓你心情變得愉快喔。」王爺爺吸了一口氣,臉上漸漸放鬆,浮現一抹安穩的神情。接著,透過穴位按摩來舒緩他的疼痛,輕輕得按壓他的合谷穴與足三里穴,這些穴位能夠幫助緩解疼痛與促進氣血循環,在按摩過程中,詩媛不忘與王爺爺聊天。經過幾次穴位按摩、芳療,配合醫療團隊的治療後,爺爺的疼痛減輕,不再焦慮,夜晚的睡眠品質也逐漸改善。

沒時間缺資源
輔助療法施行困難

每一次挑戰,都是人生給我們的學習機會。護理人員在提供輔助性療癒照護時面臨許多的困難,影響其臨床應用與推廣。

首先,「沒有時間提供輔助性療癒照護」(51.2%)是最主要的障礙,顯示護理人員的臨床工作繁忙,難以在既有的照護流程中額外安排輔助性療法。這反映出醫療環境的高壓狀態,使護理師即使具備相關知識與意願,也無法騰出足夠的時間來執行。其次,「沒有足夠的輔助性療癒資源或材料」(37.2%)與「缺乏持續性照護」(33.7%)同樣是重要的挑戰。即使護理人員願意執行,卻因為缺少必要工具(如精油、繪畫工具等)而受限。此外,並非所有護理人員都熟悉這類療法,缺乏標準化與持續性的實施方式,導致療效難以穩定延續在病人身上。「缺乏足夠的專業知識與技能」(31.3%)顯示出教育訓練的重要性,若能加強輔助性療法的相關課程包含實做課程,將有助於提升護理人員的信心與執行能力。此外,「沒有足夠的經費」(23.0%)亦為一大限制,說明輔助性療法的推行受到資源分配的影響,若能獲得更多經費支持,增加相關設備器材,將有助於提升執行可行性。

其他問題如「沒有作業標準」(10.7%)、「沒有適合的空間」(8.4%) 及「病人或家屬不接受」(7.4%)雖然比例較低,但仍需關注,特別是標準作業流程的建立,以提升執行輔助療法的規範性與一致性,也讓護理人員在執行上有所依據。選擇「其他」的回答,有人填下──臨床忙碌、部分醫師手術時不能聽音樂、個案身體不適無法配合、急慢性病房有限制,個案病況符合當科醫療的同意,有人則覺得要自己花時間去學習課程,也有人說在護理過程做輔助療法,不會有額外的酬賞機制……

保持學習的好奇心
輔助技能加身

問卷的最後一題,請問所有的護理人員想學習的輔助療法?

第一名,是芳香療法(65.6%),超過六成以上。芳香療法應該算是近幾年的顯學,坊間販售各種品牌精油、各種氣味的各種不同功能等等,用途廣泛,有各種教程,芳療師還有國際認證。芳香療法在安寧病房已是常備的輔助療法之一,也有不少臨床研究證實對於舒緩壓力、減少焦慮和提升患者的情緒,這也是它在臨床廣受青睞的原因。

第二順位是穴位按摩(44.9%),將近五成。各家慈濟醫院積極推動中西醫合療,也鼓勵護理師進修「中醫護理學」,學習穴位按摩,等於進修了中醫筋絡學,又學習到手法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和減輕壓力,護理師學會,可以幫病人做,可以教家屬做,甚至自己及親人的身體保健都用得到。

音樂療法(37.6%)位居第三,或許大家一聽覺得這應該不用上課,音樂大家都懂,音樂一放就對了,但其實有它的專業性存在,音樂播放的對象、選曲的年代感、聲量的大小、音頻等等,哪一類音樂助眠,哪一類可以安定心緒……還是要上課受過基本訓練,才不會弄巧成拙。

園藝療法、正念療法、藝術療法、懷舊療法、生命回顧等應該都是護理師常聽聞的輔助療法,這其中比較特別的是大家想學「寵物療法」。其實台中慈濟醫院就曾邀請治療犬來陪伴失智長者,一看到毛小孩,長者的心都融化了,個個樂開懷。

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他選項也有人填寫冥想和靈氣療法等,顯示出護理人員對各式新興療法的開放態度。

學習是成長的階梯,知識是力量的源泉;不過更簡單的是,很多護理師的學習動力只是單純的好奇、好玩,學了多一項技能,當看到病人身心靈受苦,呵護不捨的心讓大家把自己的技能表現出來,一直失眠的病人因此睡了一頓好覺,一直心有所困的病人解開心結,身體水腫難消疼痛的病人因此疼痛程度降低了,護理師學的這些法寶發揮了功能,比誰都開心。

現行忙碌的臨床工作之中,護理師能做好護理常規照護已是非常了不起的事,為病人進行輔助療法只是行有餘力的心意,至於將來輔助療法能否納入正規醫療照護及給付,就不在我們此次探討範圍。

近年來台中慈濟醫院護理部常規推動的輔助療法教學課程,包括正念療法、芳香療法、舒壓按摩課程等。而部分團隊會針對各自單位的需求開設輔助療法課程,如:長照、失智照護、心蓮病房或是癌症病房等等。

此外,在醫院外也有不少訓練課程,護理或長照等相關學會也會不時推出精油按摩、芳香療法、徒手治療(推拿、按摩)、園藝或藝術治療等,身為護理師,有時是為了充電,有時是出於好奇,有時是身邊的人呼朋引伴一起去上課,不管動機為何,當我們學了多一種輔助療法,讓自己像個內裝很強的「輔療百寶箱」,看見病人需要哪一種輔助療法,箱子一開就用那一種療法;護理師學習各式輔助療法,收穫最多的是自己,因此完備了自己的療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