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玉娟 慈濟大學護理學系助理教授
「老公,今天學校還是找不到代班人員,我沒有辦法載你回醫院看診,你再忍耐幾天,可以嗎?」中風十多年的陳伯伯住在偏遠山區部落,在學校擔任校工的妻子總得開一個半小時車子,才能載著他到巿區就醫,因為偏遠山區不容易請到代班人員,為顧及妻子工作,陳伯伯就只能等到妻子放假時,才能去巿區醫院就醫。
這是偏鄉醫療常見的一幕,醫療資源不足、醫療資源交通距離、醫療人力不足及文化社會習慣差異,是目前偏遠地區醫療照顧面臨的嚴重挑戰。為因應原鄉、離島及偏鄉地區進階護理人才需求及提升護理公費生培育效益,衛生福利部於2021 年試辦「專科護理師碩士公費生培育計畫」,培育「家庭專科護理師」,以解決偏鄉地區醫事人力不足的問題。家庭專科護理師執業場域以社區照護為主,納入原住民族及離島地區醫事人員為培育對象,目前培育計畫已進入第5 期(2022-2026 年)。
慈大護理學系自2021 年度開始參加衛生福利部試辦「專科護理師碩士公費生培育計畫」,是執行這項人才培育計劃的四所學校之一,包括:慈濟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長庚科技大學、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衛生福利部每年培育「專科護理師碩士公費生」30 名,截至2023 年,本系已培育30名學生,占所有公費生培育學生人數百分之四十,是培育學生數最多的學校。
什麼是偏遠地區?「偏遠地區」是指「人口密度低於全國平均人口密度5分之1 的鄉鎮巿;或距離直轄巿、縣巿政府所在地7.5 公里以上之離島」(內政部,2024)。依據內政部定義,目前臺灣有65 個鄉鎮符合這項定義。由於山地和離島地區地理環境限制,民眾就醫之便利性、醫療資源之供應性都不及都會地區。為確保偏遠地區民眾之醫療品質和醫療之可近性,近年來政府與民間慈善基金會攜手合作,以消除城鄉醫療差距。
本期問卷以慈濟醫院八院護理人員為對象,探討其對家庭專科護理師培育訓練的需求,共回收1,040 份有效電子問卷。由問卷的結果,不意外發現,高達七成的護理人員告訴我們沒有聽過「家庭專科護理師」,或許與這是新興的進階護理執業類型有關係。
六成八護理同仁
考慮護理進階或進修
首先我們了解護理人員在臨床工作日漸資深後,考慮護理進階或進修的選擇,有五成六的護理同仁回應他們有計畫取得護理進階(N2、N3、N4),其次為進修大學校院的護理學系碩士班:進階護理組(10.2%)、進修大學校院的碩士班,但非護理或長照相關(9.9%)、進修大學校院的護理學系碩士班:臨床專科護理師組(9.4%)、進修大學校院的護理學系碩士班:家庭專科護理師組(8.0%)、進修大學校院的碩士班:長照相關(7.4%),不到一成的護理同仁已在博士班進修(3.3%)。這樣的結果顯示多數資深護理人員有持續護理進階或進修的想法,以拓展未來職涯發展。而進修博士班的比例在一成以下,可能與回應問卷是多數基層護理人員有關。但值得注意的有二:(1) 近一成護理同仁思考進修非護理相關碩士班,值得醫院護理主管思考如何有效善用跨域人才,特別是有AI 背景的進階護理師;(2) 有三成五左右護理同仁傾向不再進修,醫院護理主管需要進一步思考如何這些人力留用,以穩定護理人力和照護品質的提升。
七成一護理人員
沒有聽過家庭專科護理師
由於「家庭專科護理師」是新興的進階護理執業類型,是社區民眾個人或家庭未來健康照顧的守護者,我們詢問護理人員在填寫問卷前是否曾聽過「家庭專科護理師」?如預期,只有二成九的護理師回應有聽過,超過七成的護理同仁則回應沒有聽過。這樣的結果顯示多數護理人員並不認識「家庭專科護理師」這項新興的進階護理執業類別。這可能與「家庭專科護理師」是近年來才興起的人才培育計畫有關。此外,家庭專科護理師畢業生今年七月才會進行第一屆國家級的證照考試,護理同仁沒有與家庭專科護理師工作的經驗有關。由於目前「家庭專科護理師」只有大學校院護理學系碩士班有進行人才培育,大學校院需要再強化招生宣導,讓資深護理師在規畫護理職涯時,可以多一種選擇,持續留在護理領域深耕,一則避免護理人力的流失,也提升社區民眾健康的照護品質。
由於家庭專科護理師(Family Nurse Practitioner; FNP)」是衛生福利部解決偏鄉地區醫療人力不足,改善社區民眾健康照顧品質,所發展的進階護理執業人才培育計劃。未來家庭專科護理師畢業生完成訓練,在取得國家「家庭專科護理師」執照後,將在社區執業照顧各年齡階段的民眾和家庭的健康。那麼,家庭專科護理師要具備那些執業能力,才能確保社區民眾健康照護的品質呢?
獨立執業重要
連結健康照護系統能力最優先
由於家庭專科護理師要能夠照顧各年齡階段的社區民眾健康問題,那麼他們需要具備那些執業能力呢?在八大類別培育的能力中,護理同仁告訴我們,不管是獨立執業能力或連結健康照護系統能力都是家庭專科護理師未來在社區執業時需要優先具備的能力。其中以連結健康照護系統的能力最優先(80.6%),其次為獨立執業能力(76.9%)、提供優質的照護品質(66.3%)、保護個案及遵循護理專業規範的倫理能力(64.9%)、領導能力(63.0%)、了解相關政策及法規(53.4%)、科技與資訊素養(44.6%)、基礎生物醫學科學的應用能力(36.9%)。有十一位護理同仁告訴我們,家庭專科護理師要能夠稱職執業,還需要有以下能力,包括:公共衛生相關知能、成本財務商業能力、異業尊重合作溝通連結能力、不怕苦、有代理人後援者、連結長照資源連結及社區資源整合能力。由問卷回應結果顯示,家庭專科護理師除了需要具備專業知識,還需要多重跨領域的能力,才能在社區中提供有品質的照護。因此,大學校院護理學系碩士班:家庭專科護理師組的課程設計與實施時,就需要思考納入財務、異業合作、社區健康資源連結等能力的建構與實施,讓學生在畢業前就能夠建立未來社區獨立執業所需要的能力,以符合社會民眾與法規的需求及標準。
提升獨立執業力 病人安全有保障
學校教育又如何有效培育和確保家庭專科護理師未來的執業能力呢?慈濟大學護理學系碩士班有相當多元的課程計與教學策略來培養家庭專科護理師同學未來的執業能力,以達到教、考、用一致之訓練目標。舉凡所有專業課程和實習課程設計都以「整個生命週期的健康重點」為架構,包括:從出生到老年之健康促進、常見健康問題的診斷和處置,精神健康疾病照護等,執業重點則是社區中的初級照顧。
家庭專科護理師同學從診斷過程開始學習,這是碩士班一年級的必修課程-「進階健康檢查與評估」;本課程設計以家庭專科護理師未來社區執業場域需求為架構,規畫系統性評估、聚焦生命全期之不適症狀問題評估,及不同族群之健康問題評估。課程內容包括: 身體評估專業知識教授、評估技能操作和居家常見健康問題的案例實作,學習成效採用客觀結構式臨床考試(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s, OSCE) 方式進行評值,強化學習者對健康問題的評估及推理能力,進而提供合宜之後續照護處置,達到教、考、用一致之訓練目標。謝美玲老師在課程實施中,運用情境案例討論和心智圖創作過程,引導同學由病人症狀去學習進行疾病的鑑別診斷,同學們在修課後,對心智圖引導推理、鑑別診斷有相當深刻的學習。
「專科護理師政策與法規」課程建構同學對社區執業所需具備之法規素養,透過「專科護理師」角色發展與歷史背景脈絡,引導同學認識專科護理師執業的相關議題,並經由相關政策、法規、倫理與法律議題的討論,引導學員進一步探討專科護理師執業中的角色與可能遇到的困境與機會,以發揮專科護理師角色功能。彭台珠老師在課程實施上,運用同步面授及遠距視訊進行,每堂課都會有一至兩位學員分享或報告,老師則透過提問,引導同學思考和學習,讓原本艱深枯燥的法規變的很有趣,而且課堂中帶入實務案例和情境議題,也激發同學腦力激盪,讓課程生動有趣,極為實用。課程後學員們回饋課程內容豐富、充實、課程規畫仔細能符合期待,受益良多。
「進階病理生理學」及「進階臨床藥理學」是培育家庭專科護理師執業需具備另外二門進階執業課程。聘請有豐富實務工作經驗的慈濟醫療志業醫師群團隊擔任講師授課,每位都是重量級的大醫王。由於多數學員在離島或偏鄉工作,克服偏遠地區交通不便性、時間的經濟性,讓各地學生都能共同精進及學習,此門課程以遠距視訊教學來進行。課程從細胞的結構開始,慈濟醫療志業醫師群團隊從細胞構造開始,到依照不同的壓力及損傷造成不同程度的細胞生理病理變化有系統的詳細介紹。在課程中,每位學員都認真聽講、分享彼此所學及專長,更不吝將自己的專業領域與大家共學之。同學在修課後,對「進階病生理學」及「進階臨床藥理學」的學習有深刻的學習。
而嚴謹的實習課程中,運用「可信任專業活動(Entrustable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EPAs)」,以強化「專科護理師進階臨床推理」能力訓練。羅淑芬老師在同學的實習能力評量中,導入EPAs,提升家庭專科護理師同學能夠完整收集病人資料、進行正確的鑑別診斷、及提出正確的診療計畫。
多元跨域實作工作坊
提升獨立執業力
為確保學生具備FNP 所需的獨立執業技能,本系的碩士班課程與衛生福利部合作,共同舉辦相關實作工作坊活動,以提升家庭專科護理師實作的執業技能。例如:因應人口老化,社區照護服務需求的多元化,研發家庭專科護理師之全人整合健康照護技能,我們特別邀請丹麥足反射護理實證應用專家Leila Eriksen 來臺交流,分享丹麥足反射健康法推動經驗,交流足反射健康法如何成為全人護理健康整合自然療法,進而成為發展家庭專科護理師在社區照護中創新護理服務品項與提升照護品質。在工作坊課程結束後,參與的家庭專科護理師學員及本系師長都回應課程內容充實,學習深刻,收穫滿滿。
為強化家庭專科護理師未來執行預立醫療流程的執業能力,本系與衛生福利部、專科護理師學會、慈濟醫療志業體醫師團隊合作,共同舉辦「預立醫療流程」工作坊,透過PBL 的案例實作練習,在專科護理師與醫師講師團隊引導下,參與的學員共同創作,完成情境案例預立醫療流程作品,並在各組作品完成後,進行同儕作品分享,幫助學員相互學習。課後同學回應PBL 工作坊、同儕作品分享與回饋讓其對預立醫療流程的實施和操作有了實作的深刻理解。
不僅同學需要具備這些執業能力的培育,指導同學的師資群也需要具有鑑別診斷、臨床推理、思考判斷及臨床技能等核心能力,以確保專科護理師公費生培育品質,推動社區醫療與照護發展。因此,家庭專科護理師的師資培育為本系當前重要工作。有鑑於此,本系於2023 學年度啟動公費方式,辦理「家庭專科護理師」 師資培育計畫,培訓有意願承擔的師長取得「家庭專科護理師」國家級證照,為期兩年的課程設計,目前已有11 位本系師長和慈濟醫療志業體護理主管共同參與這項師資培育計劃,提升本系成為師資領先地位。
在這樣的培育計畫下,我們的學生表現為何呢?目前,慈大家庭專科護理師組的在學同學已有多位投入社區的獨立執業,成為社區民眾健康的守護者。
例如:碩士班三年級的羅元均同學,在臺東縣關山鎮開設「曉春居家護理所」,她告訴我們:「學校課程讓我學會如何成為一位家庭科專科護理師,有助於我在偏鄉地區執行低風險醫療業務;例如,面對個案需要治療時,我可以運用全民健康保險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在醫師無法抵達時候,依照「預立醫療流程」,進行全面性的問診、執行身體檢查評估、攜帶式超音波、心電圖等儀器,為個案進行檢查,排除個案是否處於危急病況,與居家醫療醫師進行後續治療目標及計劃(包含轉診、會診等)的討論,定期追蹤個案情況。」
「慕思根專師居家護理所」是東部地區第一家由專科護理師執業的護理所,由本系第一屆「家庭專科護理師組碩士班」的二位原住民同學,在原民偏鄉所成立的護理所,落實衛生福利部偏鄉進階護理人才培育,提升社區民眾有品質照護的實例。
培育優質家庭專科護理師
社區民眾健康有保固
最後,我們問護理人員未來有機會的話,他們有意願參加家庭專科護理師的培育訓練課程嗎?由調查結果顯示,有五成的護理同仁表現還沒有想過,有近四成的護理同仁有參加家庭專科護理師」培育的意願(37.6%),沒有意願者一成以下(8.1%)。由護理同仁的意願顯示,社區執業中若有更多合格且有執業能力的家庭專科護理師共同照護社區民眾與家庭的健康,病人和其家庭的照護品質就能提升。
提升高品質社區民眾與家庭的健康照護,需要有優質獨立執業能力、良好溝通力、異業結合力之家庭專科護理師,培養優質的家庭專科護理師之訓練課程,雖然耗費資源,但卻是提升照護品質的必要。因此,不管是衛生福利部、學校教師或醫院主管都需要用心設計符合社區需求的課程,善用教學策略,培育出稱職且優質的家庭專科護理師,以滿足社區及偏鄉與離島民眾的健康需求與提升照護效能與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