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姿佑 斗六慈濟醫院慢性腎臟病個案管理師
陳姿佑(左)接受新挑戰,活化腎臟照護衛教,發揮個人工作的新價值。
猶記得懵懵懂懂的15 歲,國中畢業參加五專聯招考試,當時也不知道想要念哪個科系,不然就跟著姊姊的腳步念護理科吧!就此開始我的護理路。坐在課室裡心浮氣躁的青春年少,對應著講臺上掛著老花眼鏡總從眼鏡上方看著我們、嘴裡滔滔不絕的護理導論老師;想起一邊少、一邊老的這畫面,仍會打從心底會心一笑。
專科導師是一位視學生為自己孩子的數學老師,冬至時煮湯圓,啦啦隊比賽時陪著我們一次次的練習,運動會時陪著我們搖旗吶喊,揮灑青春伴隨著埋頭苦讀專業科目的日子轉眼來到第五年,即將踏入臨床實習。每每看著學姊講述醫院實習的事情,總是讓我們這些懷抱憧憬的學妹帶著崇拜的眼神,心想著:「我應該也要這樣帥一波吧!」感謝導師和臨床教師及實習單位學姊們的指導,度過一年笑淚交織的實習日子,心中也因此萌出護理的樣子。五專畢業後順利考取二技繼續升學,二技的同學來自全臺各地,也開始讓我感受到城鄉差距,不論是交通工具、說話方式、資訊的運用能力、穿著甚至飲食型態都讓我受到衝擊,甚至產生自卑感。現在回想起來,發現當時的衝擊其實讓我的眼光因此而更寬廣多元,學習理解及尊重他人。
二技畢業後踏入臨床工作至今已23 年,經歷加護病房及血液透析室,永遠記得臨床帶領我的第一位學姊,非常積極認真,而且恰好是同鄉,對我就有更多期待,新人時期跌跌撞撞,常常灰心難過,但學姊總是支持鼓勵。站穩腳步後,我想北上至醫學中心闖蕩,學姊馬上支持我追求自己的夢想。在醫學中心十餘年的加護經驗,我看到更多面向的護理,也承擔更多任務,包括:社區CPR 推廣教師、單位教學種子,發現自己喜歡與人群接觸的特質,自此更常投入教學與衛教推廣。
在外面久了總會想家,13 年前決定倦鳥歸巢,回到故鄉雲林,因緣際會下進入斗六慈濟醫院血液透析室擔任透析護理師。原本只是過渡時期的工作,兩年後打算離職另謀出路,單位主管看見我的特質很適合醫院接下來的發展,鼓勵我擔任「慢性腎臟病個案管理師」,等於是「衛教師」的工作。
從護理師治療照護的角度,改變為個管師負責衛教師宣導、預防保健的角度,兩者之間跟病人的對話其實有很大的不同,我的「衛教室」某種程度來說像極了諮商室,但多數病人看完醫生,只想趕緊拿藥後離開醫院,所以來到衛教室多數都是不甘不願,總是對我擺出一副「我趕時間」、「講快一點」的姿態,也讓剛剛轉換跑道的我有點沮喪。
尤其是末期腎臟病在接受透析的臨界點的病人,每每回診時總是不願進入衛教室,因為以為衛教師都只會叫病人趕接受透析……
我試著想像如果我是病人,我是不是也是一樣的感受?
後來我就調整方式,每當病人回診,我就去跟病人一起坐在診間的候診椅等候,問候病人近況,有沒有我可以幫忙的地方……剛開始病人防衛心很重,隨口敷衍我一兩句就拒絕談話,隨著我每次都「大面神」(厚臉皮)的去坐在病人旁邊,他們慢慢卸下心防,從口中說出的字愈來愈多,甚至來到診間哭著說出自己的害怕。
一次次不厭其煩的陪伴,讓病人感受到關懷,願意把自己交給我。我試著先關心病人的心情,理解病人感受,藉由過程發現健康問題再佐以傳遞衛教知識,一步步建立護病關係,當關係建立後病人就能主動報到甚至主動提出問題,當病人將知識及技能鑲進自己的內在行為,就是我身為衛教師發揮利他性的護理價值。
一次一次的工作角色轉換,讓我累積不同角色看待問題的能力,從一開始的遇到問題就氣噗噗到能試著理解漸漸換位思考,並在照護過程中訓練自己具備發掘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讓病人放心將自己交給我。秉持這樣的信念來面對工作或生活上遇到的困境,多半也能迎刃而解。
感恩自己在多年的護理工作中遇到許多的貴人,從初入叢林的小白兔到認同自身價值在職場永續發揮功能。
與所有護理夥伴分享,在工作之餘,要讓自己適時的休息,或參與社團活動充電,讓自己有能量續航。
全世界的照護體系中護理師提供了近八成的健康照護,同時也面臨全球缺工的挑戰及困境,而疾病型態的改變、就醫者的需求改變、健康問題複雜化及醫院經營政策等在在影響著現今護理人員的職業自我認同感,當自我認同無法達到時會間接影響到自己的價值認同而陷入負向感受;除了外在因素影響著護理人員對自己的價值建立上,更重要的是自己對於自身護理工作的態度,當正向的態度並保持發掘問題及解決問題的熱情,相信無論是資深或資淺的護理夥伴,都可以看到自己的護理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