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承濬 大林慈濟醫院外科加護病房護理師
林承濬(右)與林承睿(左)參加全臺的靜脈注射競賽,拍攝手部標語。圖/林承睿提供
我是一名24 歲的菜鳥護理師,在大林慈濟醫院工作了將近兩年。這段時間,我接觸了許多不同世代的護理師,見證了他們之間的差異。這些差異不僅影響了我的工作方式,也塑造了現代護理的新價值。
護理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南丁格爾時代,那時的護理主要是照顧病人的基礎需求。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護理的範疇不斷擴展,包含了更多的臨床技術和病人教育。不同世代的護理師在工作態度、技能需求和職業目標方面各有特色。例如,傳統世代的護理師非常注重職業奉獻精神,喜歡穩定的工作環境,但對新技術的接受度較低。而千禧世代和Z 世代的護理師則更願意接受新技術,強調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並注重病人的整體健康管理。
隨著科技的進步,護理已經深度融入數位化系統。例如,我們醫院使用的行動護理APP 和CIS 系統,以及未來趨勢的人工智能應用,這些都大大提高了護理工作的效率和精確度。年輕一代的護理師對這些電子科技操作得心應手,不僅改善了病人的護理體驗,也提高了護理工作的品質。
有一次,我需要在短時間內整理出一位老年病人的病歷,並且與多位醫生進行討論。幸好有了行動護理APP,我能夠快速調出病人的完整病史,並且即時更新他的最新狀況。這不僅讓醫生們能夠更快地制定治療計畫,也讓病人感受到我們的專業和效率。
現代醫療體系強調多學科團隊的合作,護理師作為重要一員,必須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年輕一代護理師更加適應多元化的工作環境,善於利用科技手段進行跨專業協作。例如,有一次我們遇到一位病情複雜的病人,這需要多學科的協同治療。我們的團隊迅速動員,利用數位工具分享資訊,最終成功制定了一個有效的治療方案。
隨著醫療環境的不斷變化,護理師的職業發展和終身學習也變得愈來愈重要。年輕一代護理師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有明確的規畫,積極參加各類專業培訓和繼續教育課程,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技能。我們認知到只有透過不斷學習和進步,才能在競爭激烈的醫療行業中保持優勢。
未來的護理工作將面臨更多挑戰,包括人口老齡化、慢性病增加和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不同世代的護理師需要共同應對這些挑戰,不斷提升專業能力,推動護理工作的發展。透過跨世代的合作與交流,我們才能共同提升護理工作的品質,為病人提供更加全面和高效的護理服務。
護理師這個職業,不僅需要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更需要一顆關愛和奉獻的心。無論是哪一個世代的護理師,我們都肩負著同樣的使命,那就是為病人的健康和幸福而努力。希望未來的我們,能夠在傳承和創新的道路上,不斷前行,為護理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攝影/林詩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