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臨床多重選擇及後果體驗《志為護理》22卷6期

文/彭柏皓 台北慈濟醫院呼吸照護中心護理師

虛擬世界運用於護理臨床照護的體驗在推行之初,個人對VR 這個產品是毫無興趣及認識,直到某一天護理長從單位拿出大大的頭盔,號稱是「VR」產品,讓同仁體驗;透過第三人稱視角去觀摩遺體護理及點滴加藥,有趣的是可以選擇正確的方式或不正確的方式,每個步驟都影響結局,有如身歷其境,讓平常執行點滴加藥格外小心的我,去嘗試了「如果我今天選了不正確的加藥方式,後果會是如何?」這些只能在虛擬世界去體會,不可能發生在臨床上。

透過體驗學習讓自己有更多的思考,同時醫院也開立相關課程,單位護理長給我機會與其他團隊共同參與學習。

剛開始上課時,其實對VR 拍攝相機及所有設備一竅不通,畢竟我的電腦資訊能力並不是特別厲害,但廠商非常有耐心的一個一個步驟指導,也有拿攝影機去試著掌握不同的視角,並告知若之後拍攝要注意那些「眉眉角角」,過程中還很迅速擬定出臨時劇本,每個人都用盡全力進行演出,由此可見大家壓力其實不小。

當順利製作完成VR 臨時劇本後的成品,再自行觀看後也覺得好像很簡單,沒有我想像中複雜。

回到單位,當時擬定主題與教案時,護理長馬上跟我討論主題並非常有效率把教案及劇本寫出來,因為我們的主題是「心肺復健」,可想而知拍攝需要的道具其實不少,需要物理治療師、護理師、病人、呼吸治療師及一些復健器材,更何況還要喬出大家共同有的時間先彩排預演,再到正式拍攝,其實費盡不少苦頭,不過這些也都在大家極高的效率下完成第一次彩排。

正式拍攝當天,病人需要被放置假的氣管內管,呼吸器也一直發出警示聲,模擬真正在RCC 臥床的病人,我們可以給他做哪些復健讓他四肢可以不會攣縮,有意識不清、意識清楚及拔管後坐床緣、站立、走路,拍攝途中要不斷調整角度,臺詞是誰要先說、走位怎麼走,都是拍攝當天不斷去修正。

拍攝結束後,初步完成的影片會由教學部協助後製,過後就是由我親手操刀去完成剪輯作業。但因為教剪輯的時候到真正要剪輯其實也已經過兩個月,記憶其實沒有那麼清晰,教學部同仁也很有耐心地從頭讓我找回印象,就使用了一天完成剪輯作業,當下剪輯真的覺得非常崩潰,為什麼我是護理師卻要做這些?但剪輯完成時,覺得其實多一項生活技能好像也不錯,雖然中途一直麻煩教學部來輔助我剪輯,也給我了一些對剪輯上面其他的想法。真心佩服教學部同仁,不僅很有耐心,甚至連我的疑難雜症也一併處理完成。

做完VR 影片後就是要去體驗整個VR 過程,雖然這次做的是一部劇本,沒有像剛開始體驗VR 主題那樣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走向,不過能先完成簡易的VR 影片我也是覺得我好棒。

如果未來有機會再製作一部VR 影片,我會想要嘗試看看多做點變化,讓玩遊戲的同仁感覺到他現在就是在裡面,他就是裡面的主角,並給予多個十字路口選擇,每一次選擇都有不同的人生體悟,這樣可以讓不管是誰都對這個VR 更印象深刻且更有教學意義,這就是現代科技結合醫學的體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