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庭貞 台中慈濟醫院亞急性呼吸照護病房副護理長
回首2024 這一年,臺灣就像一艘漂浮在地震板塊邊界的孤舟,面對著颱風與地震的洗禮。我們的護理工作,就像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一樣,在重重壓力下仍不放棄、堅持崗位、保持信念,依然堅信自己的選擇與責任。每一位護理同仁都經歷了風雨,並且在困境中展現出不屈不撓的精神,無論是大災難面前的冷靜處理,還是平日裡為病人提供的細心照護,每一個瞬間都凝聚了你們的智慧和毅力。今天,站在護理長的位置上,我由衷地感謝每一位同仁,感謝你們在工作中展現出的專業態度,默默承受著輪班、文書、突發狀況及緊急事件的多重壓力,從晨光到夜幕,你們始終都在病人身邊,細心關注著每個病人的需求,毫無怨言,即使疲憊,也會用笑容溫暖著每個病人。病人和家屬都看在眼裡,感激在心,我也深感同身受。
佳伶是一位非常認真的同仁,但經歷了三次國考才順利考上護理師執照。記得在第二次國考放榜的那天,佳伶心情異常緊張,因為她非常擔心自己再次落空。當她看到國考結果時,深感沮喪,因為她又一次落榜了。那時,我對她說:「這並不代表你的能力不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學習與成長節奏,不要過於自責,這不是你的錯。或許我們可以調整一下讀書方式,下一次一定可以考上。」
於是我分享自己考國考時的經驗,告訴她我會不斷做歷屆考題,並在錯誤的地方加強複習,寫下錯誤的原因來加深記憶,「雖然現在妳已在工作,但為了順利通過國考,我建議妳每天固定時間和地點讀書,大約2 小時後休息,放假時則可以增加到6 小時,每兩小時休息15 至20 分鐘……」我相信,只要堅持這樣的方式,下一次她一定能順利通過考試。我也鼓勵她安心地做照服員的工作,因為這段時間積累的實務經驗對於考取護理師執照有很大的幫助,因為透過在臨床現場,還是能夠看見病人的需求、學習照護技巧、與病人互動,這些經驗幫助你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並將其應用於實際情境中。
替佳伶開心,第三次國考終於通過,她也能正式成為單位的護理師了。而真正的臨床挑戰,這時才要開始。
佳伶很快就遇到考驗,幫病人放置動脈留置針兩次沒有成功,情緒明顯沮喪的她來請我協助。「沒關係,這種情況其實很常見,妳已經做得很好了。病人的血管確實比較細,而且血壓不穩定會使得脈搏觸摸時較不明顯……」我手上動作不停,一邊解說相應的處理方式給她聽,等我順利放好動脈留置針,看著病人狀況逐漸穩定,佳伶的心情也放鬆了。這讓我深刻體會到,除了醫療技能外,情緒支持與團隊合作也是臨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處理危急情況時,冷靜的判斷和專業的技能是關鍵,但同時,對同仁的支持與鼓勵也非常重要。
有一天單位的一位病人突然高燒,血氧飽和度濃度下降,生命徵象極為不穩定,當時剛好是佳伶和一位照服員搭配上班,經過她的冷靜快速應對,病人的呼吸狀況恢復正常,血氧也回到安全範圍。這一次的成功處置,等於是佳伶的專業能力通過一次隨機考試,我對佳伶的表現引以為榮,也放下心來。
從一位剛入職的新人,到今天能夠冷靜處理突發狀況的專業護理人員,我知道佳伶的每一步都走得非常辛苦。她的成長不僅體現在臨床技術上,更在於她能夠在壓力中找到平衡,冷靜地應對突發情況,並且能與團隊緊密合作,共同為病人提供最好的護理服務。
佳伶的努力和付出,我都看在眼裡,很感動也很驕傲。我想對佳伶說:「無論未來會有多少挑戰,我都相信,只要我們繼續保持對病人的關愛與責任,繼續相互支持,繼續在專業上精益求精,我們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難。」
未來的道路還長,我們一起保持對工作的熱情,對患者的關愛;我相信,無論面對多大的挑戰,我們一定能夠攜手前行,一起創造更多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