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她能吃能睡能安心《志為護理》22卷6期

文/呂沄恩、劉可賢 台北慈濟醫院12B 病房護理師

呂沄恩

劉可賢

踏入臨床滿一年,我們成為護理師的養成之路,真是不簡單。上班的過程中時不時會有挫折,不管是家屬的要求、病人疾病的轉折等等,這些挫折會讓自己失去信心,幸好是暫時的;不久又會因為有些美好滿足的照護片刻,不一定到刻骨銘心,但足以讓我們更加有自信。

這一年來印象最深刻的照護對象是王阿姨,六十多歲的她因為好幾個月沒有排便也無法進食而住院治療。一開始懷疑是有腫瘤壓迫腸道導致腸胃蠕動緩慢,但後來發現是因為腹腔曾經開過三次手術,導致腸沾黏太嚴重而影響腸胃蠕動。

這對病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打擊,明明意識清楚,卻因無法從口進食而接上鼻胃管,還動手術在腹部接一個空腸造口才能排便。一天能灌食的奶量只有240CC,王阿姨是靠著管灌飲食、輸注營養才能維持生理機能。轉眼住院一個多月了,王阿姨覺得病情沒有改善,出院似乎是遙遙無期的幻想,她只能虛弱的躺在床上,無能為力。而她的家屬,每天來陪伴,擔心著越積越多的醫療費用,更擔心著花這麼多錢,疾病卻沒有好轉的跡象,甚至有惡化的可能。

照護王阿姨,我們發現她容易焦慮、緊張,於是照會腫瘤心理師。心理師來到病房與王阿姨聊天,聊出了阿姨擔心的事;阿姨說,沒想到只是肚子痛,居然會住院住這麼久,而且一邊治療一邊發現更多問題,她現在只要一想到又要做檢查,就會很緊張很焦慮,因為檢查也不一定會查得出結果啊……

王阿姨愈說愈難過,她說:「我平常在家裡,可以到處走走,現在住在醫院,怎麼愈來愈虛弱……」

我們發現王阿姨的睡眠品質很不好,睡得很淺,大夜班的護理人員來做治療時,她一點聲音就被吵醒,雖然看過身心科拿了安眠藥,但她不想一直吃藥,只有偶爾會剝一點吃。

匯集了王阿姨的狀況,醫療團隊經過討論後,決定改為「集中照護」;我們不在半夜去幫王阿姨量血壓,為她施打藥物也會確認她覺得舒適時才進行,在不影響治療效果的前提下調整治療頻率,目的就是讓王阿姨的睡眠品質得以改善,抵抗力因此增強,提早康復出院。

為了讓阿姨保持好心情,不要總是焦慮,我們在臨床繁忙之餘,會偶爾停下腳步聽她說說話。王阿姨說:「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再用嘴巴吃飯,不要求能夠大吃大喝,但至少跟正常人一樣,少量多餐也沒關係……」身為護理人員,我們不能預知疾病的走向,但我們試著引導她正面的思考,陪她聊天,做她喜歡做的事情分散她的注意力。經過我們護理人員的照護與陪伴、心理師的輔導關懷,甚至出動趙院長陪伴安慰,王阿姨的心門漸漸打開,人也顯得熱絡起來,願意分享心事,願意積極配合治療,相信不久之後阿姨就能夠恢復。

照護王阿姨的經驗,讓我們學習到護理不僅是執行醫囑,更需要照護到病人的身心靈,因為不論內心多麼強大的人,一旦遭遇突如其來的病情加重,一定都會感到焦慮不安,我們醫療團隊能做的,是盡最大的力量救治,而相信我們心靈上的支持,病人都能感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