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可柔 台中慈濟醫院6A 病房護理師
原本在門診兼職,在二技畢業後,因喜歡和小朋友相處,轉調到兒科病房,到現在近3 年。兒科病房雖然不乏哭鬧聲,但孩子們的純真及家屬對於醫療團隊的信任,始終是我持續努力與堅持的動力。這份工作不僅需要專業護理知識,更需要柔軟的同理心與滿滿的耐心,因為每一個孩子與家庭的狀況都獨一無二,而我們的關懷,往往會成為他們就醫經驗的一段溫暖回憶。
在兒科病房最常收治的病童包括肺炎、腸胃炎腸病毒,泌尿道感染、扁桃腺發炎等,主要是感染性疾病住院;如果是需要外科手術,例如常見的扁桃腺手術,雖然從醫療的角度是簡單的常規手術,但是對於家長和小朋友來說,「第一次動手術」一定免不了會恐懼。
記得有一次我照護一位七歲的弟弟,住院進行扁桃腺與腺樣體切除手術。父母的臉上寫滿了擔憂與焦慮,孩子自然更害怕,要抽血做血液檢查、施打靜脈留置針,弟弟一看到我們拿著針筒,眼睛就開始閃著淚光,像隻驚恐的小貓,我蹲下身說:「我們要先幫你打一點藥水,可能還是會有一點痛喔,你可以哭,也可以抓著爸爸媽媽,不用擔心,大家都會一直在這裡陪著你喔。」然後我拿出病房必備法寶──卡通貼紙,問他喜歡哪一個圖案,弟弟勉強擠出微笑,點頭選了小恐龍貼紙,成功轉移注意力,裝上靜脈留置針。
手術前的那天早上,我先跟爸爸媽媽衛教說明手術流程與術後照護的注意事項,接著陪他們走到手術室外的等候區,看著神情緊張的父母,我輕拍媽媽的肩膀,告訴她:「不用擔心,我們醫護團隊都會陪著弟弟一起。」她一邊拭淚一邊不斷對我說謝謝。那一刻,我感覺自己肩上扛的責任,但同時也充滿力量,因為我明白我們的存在就是要為這些家庭帶來最大程度的支持。
手術結束,弟弟被推回病房,父母也鬆了口氣。我幫弟弟進行手術後評估,同時向家屬解釋:「現在麻藥退了,他會有些痛,我們可以用醫師交代的止痛藥,還有一些轉移注意力的小方法……」
術後這幾天,我給小弟弟帶一些卡通故事書,或是推著活動車到床旁,活動車上面擺放了積木、彩色筆、貼紙等物品,希望逗他開心,不要去記得傷口的痛。弟弟傷口很快復原,出院那天,弟弟一臉開心,完全藏不住想回家的好心情。父母拿著出院指導單,一邊記下我的叮嚀,一邊不斷地向我道謝。看著他們離開時的身影,心裡很開心,因為我知道又有一個小生命即將重返歡笑的日常。
我熱愛兒科護理工作,因為我能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成為他們與家人的依靠。每當見證家庭經歷疾病和手術後重新踏出醫院,他們臉上的那分微笑提醒我,護理工作的價值感。
我會繼續珍惜這份職業,傾聽孩子心聲,安撫家屬焦慮,用最溫暖的方式迎接每次挑戰,讓每一位來到兒科病房的孩子都感受到被珍視、理解與守護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