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眼淚,展現成熟自信《志為護理》23卷2期

文/吳鎧伊 台中慈濟醫院7A 病房護理師

國中畢業後,我16 歲那年,在家人的鼓勵下,獨自離開南投老家,前往臺北念護專,踏出護理的起點。當時的我懵懵懂懂,把護理當作是書本、是考試,想著,念書只是拿來應付考試用的,直到19 歲專三開始去各大醫院實習,接觸臨床真正的「病人」才轉變想法。

第一站實習的感受是,上班真的好累喔!每日下課都想回家趕緊寫不計其數的作業。那一年,去了不少醫院接觸不同科別屬性,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照護一位50 歲叔叔,第一次診斷肺癌腦轉移,他有兩位女兒,年紀都比我還年輕,有天早晨我走到他旁邊準備量血壓時,我向他問早,他沒有理會我,卻低頭看著手機流淚,從那小小的螢幕上,我看見叔叔的女兒傳的訊息:「爸爸,我愛你!」瞬間我完全無法承受那樣悲傷的情緒,就跑到護理站旁邊的角落哭,老師發現我在哭,就來關心我並且告訴我,未來我出社會工作後就沒有時間哭了。我當下不明白老師說的話,對我來說,想哭就會哭……

畢業後順利考上執照,踏入了臨床,遇到很多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疾病,每日忙到焦頭爛額,整天想著怎麼樣才能工作有效率,面對學姊、醫師、病人、家屬,時常忙到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常常生氣,也常常難過,回家後情緒遲遲無法調整好,會波及到家人,生活品質變很差。後來開始修練自己的脾氣,也盡可能的不要將上班的情緒帶回家裡,漸漸的我發覺,只要把病人照顧得好,就讓我有成就感,也提升了護理專業價值及自我的肯定,自然而然心情就愉快許多。

還記得有位和藹可親的阿嬤,每天都會笑笑的問我吃飽了沒,還時常要拿東西給我吃。有天她笑著跟我說:「明天要出院去和家人過除夕夜了!」我也笑笑的恭喜她,沒想到那天會是我和阿嬤的最後對話,阿嬤當晚在睡覺時突然心肌梗塞當天使了,我很意外也很難過,最後幫阿嬤做遺體護理,回家後也難過了好一陣子。但我漸漸能夠明白當初老師說的話,因為臨床工作太忙了,把時間拿來專心的哭泣是一種奢侈,只能繼續把手邊的病人照顧好。

之後成為學姊,也開始教導實習生,學妹雖偶爾犯糊塗事,但是看到她們,就好像看到年輕時的我,學妹們也會因為病人病情不樂觀直接在護理站哭出來,但我已經是老師的角色,由我來安慰學妹,並與學妹分享自己的經歷。

是什麼樣的契機讓我蛻變成熟穩重的人,我自己也沒有發覺,或許這就是長大了吧!未來的路還很長遠,還會有很多生活轉折跟挑戰,這條護理臨床路即便看盡人生百態,但我還是會努力的在臨床繼續挑戰,一次又一次實現護理的專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