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和煦的陽光 絢爛的晚霞《志為護理》22卷1期

為了孩子的教育,我從上海來到了花蓮,孩子到慈濟小學就讀,度過快樂的學習時光。2016 年,我重回職場,進入花蓮慈濟醫院工作。為了配合孩子的作息,來到不需輪值大小夜的門診,又隨著因緣,我來到了放射腫瘤科。

IMG_4650_1_A0349218.jpg

戴文惠師姊居住在上海期間投入慈濟志工行列,圖為 2014 年於江蘇居家訪視。攝影/王文宗

癌症醫學中心的許文林副院長及當時的門診王長禱護理長,多年前曾到蘇州參加義診,我與他們曾在上海長風聯絡處相見歡,沒想到多年後從法親成為同事。放腫科位於地下一樓,為讓大型治療機器降溫,這裡的冷氣極強,大家都開玩笑說這裡是「冷宮」,放腫科的自動門一開,冷風撲面而來,全身冷颼颼。但是,一進門,位在護理站的醫療志工,總是帶著如和煦陽光的笑靨,招呼著入內的病人。

早在 2003 年花蓮慈濟醫院成立癌症醫學中心,同時設置癌症關懷小組志工,要能成為其中一員有個很特別的門檻,就是曾經也走過抗癌之路,因最能夠感同身受,苦他人所苦,痛他人所痛,所以百分之九十的成員是癌友,而另百分之十卻是家中有人罹癌的家屬,那分病苦與內心煎熬,他們最能體會。

放腫科關懷志工的大姊──潘幸子師姊,年近八十歲,腰桿筆直,她感念地說自己是許副院長在放腫科的第一位病人,當時許副笑著跟她說:「我把妳醫好了,以後妳要來這當志工喔!」。懷著感恩與回饋的心,幸子師姊成了科內的志工一號。後來,又有法親好姊妹林鶴儀師姊及玉秋師姊加入。

乳癌病友常因切除手術而心情沮喪,對自己沒信心,師姊見狀會趨前安慰並鼓勵「我是過來人……」只見病友面露驚訝,師姊繼續說道:「不只我罹癌,站在護理站那兩位志工也是病友,妳要堅強,勇敢,有信心,把心交給菩薩,把病交給大醫王。」病友原本哀戚的眼神因此綻出希望的光芒,因為這群師姊與她們有同樣的際遇,但卻投入做志工,把人生過得如此亮麗。

IMG_9497.jpg

戴文惠護理師與黃麗珠師姊合影。

IMG_9448.jpg

 

黃麗珠師姊最能體會家屬的害怕與無助,因為她是先生罹癌後加入成為關懷志工,總會看到她娓娓向家屬說出自己如何陪著至親面對並接受癌症,甚至陪伴至親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

在放腫科,更能體會及經歷無常,在鼓勵癌友的過程中,麗珠師姊竟也罹癌;她從坐在護理站當志工,到走入診間看診,最後到治療室接受放射線治療。劉岱瑋主任常關心麗珠師姊,請她在家休養,療程都結束後再來做志工,但麗珠師姊卻豁達的說:「在家也只能休息,而在放腫科做志工,卻是修行。」充分實現證嚴上人所說,我們無法掌握生命的長度,卻可豐厚其寬度與密度。

放腫科最年輕的醫療志工也已是耳順之齡,最年長都近八十,她們放下世人認為清閒的好命,選擇走出家庭,走進醫院,以自身的病苦經歷、人生的閱歷膚慰病苦,並搭起醫護人員與病友的橋梁,在醫治病痛的同時也溫暖他們的心。

病友們因醫療志工的溫言暖語而覺溫暖,在工作的我們何嘗不是。一早見到這群笑容可掬的志工喊出我們的名字,熟悉的問候,那就是一股正能量,為我打氣。自己承擔過慈濟中學的懿德媽媽,關懷學習用媽媽心愛天底下的孩子,而在慈濟醫院裡,這群醫療志工就是我們的懿德爸媽,關心我們,誠如靜思語所言「有能力愛人及被愛,都是最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