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牟福悌 台中慈濟醫院9C 病房護理師
國中畢業後,我希望學習一技之長,也想嘗試與眾不同的職業,於是選擇就讀五專護理系。家人十分支持,但也提醒我,護理這條路充滿壓力與挑戰。我很清楚自己內心的渴望,是在患者最需要幫助時給予安慰與支持,甚至在生死關頭提供最後一線的希望。於是,我堅定地走上護理之路。
進入護理學校後,我才真正體會到這份工作需要扎實的專業知識,涵蓋醫學、心理、護理技巧、溝通協調等多方面的綜合性職業。課堂上,我們學習各種醫學知識,包括人體解剖學、基本護理學、內外科護理學等,尤其是解剖生理學,剛開始學習時,我簡直一頭霧水。在學期間,我們經常進行模擬練習,以提升操作能力與臨床應變技巧,記得第一次與同學互相抽血時,我的手心滿是汗水,雖然熟悉步驟,但實際操作與練習時的假手臂還是有很大差異。
五專三年級時,我利用暑假期間進入台中慈濟醫院輕安居2B 護理之家擔任護佐,向資深照服員學習幫住民翻身、換尿布與灌食技巧。二技實習時,我選擇到台中慈濟醫院加護病房,開始面對真實病人,並將在學校學到的照護技巧付諸實踐。在這段期間,我接觸到各式各樣的病人與疾病,逐漸意識到,除了快速掌握基本護理技能,我還必須具備應對突發緊急狀況的能力。
還記得二技最後一哩在內科加護病房實習的第一天,面對病床上那些面色蒼白的病人,我的內心充滿複雜情緒,雖然有臨床老師指導,但仍然感到不安。我照護的第一位病人是因甲狀腺風暴住進加護病房。他起初對護理人員非常不信任,眼神充滿敵意,清醒後發現四肢被約束,更加憤怒躁動。為了減緩他的焦慮,我在執行每項治療時,都會向他說明治療的目的,耐心安撫他,經過了兩天,他終於對我露出了信任的笑容;那一刻,我更加確信,這份工作的價值,不僅在於身體上的護理,更在於情感上的陪伴。
二技畢業,回到台中慈濟醫院,成為外科病房的護理師。剛開始工作時,我面臨許多新的挑戰,從護生轉變為護理師,工作強度增加、責任更重,每天要監測病人的生命徵象,確保護理操作的準確無誤。工作初期,我經常感到壓力大,尤其面對重症患者時,內心會產生對未來的不確定感。但隨著經驗累積,我逐漸學會如何在壓力中找到平衡。作為男性護理師,我發現自己在體力方面可能較有優勢,但在細膩的護理工作中,則需要更加注重與病人及家屬的情感溝通。
在日常工作中,我努力在高強度的環境中尋找一次又一次溫暖的瞬間。例如,當病人逐漸康復,出院時露出的笑容,或在護理過程中,病人對我說:「謝謝你!」這些細微的時刻,讓我感覺所有的努力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作為一名男性護理師,我對護理工作有著深厚的熱愛,儘管護理行業中男性比例仍然較低,但我相信,隨著社會對性別角色的認識逐漸改變,男性護理師將愈來愈受到重視。未來,我希望能在護理領域持續深耕,不斷提升專業技能與知識,並透過我的工作,為更多患者帶來溫暖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