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手術室教會我的事《志為護理》23卷6期

文/吳至軒 台北慈濟醫院手術室副護理長

我是外婆帶大的,從小不喜歡讀書,家裡希望我能有一技之長及穩定的職業,也因此我選擇了護理職業。高職時期,對未來沒有太多想法,直到進入手術房後,才真正發現自己對這個領域的興趣。

身為一名手術室的護理師,我主要負責協助醫師進行手術,節奏非常緊張,尤其是在面對複雜的手術時,每個環節都必須精準無誤。這份工作不僅需要專業的技術,還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手術過程中一個小小的錯誤,都可能對病人的生命安全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我時刻提醒自己要謹慎、細心,這樣的過程扎實地磨練了我的意志。

我的學習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剛開始的幾年我常常手忙腳亂,每位醫師的要求和手術方式各異,需要我們隨時保持靈活和應變能力。幸運的是,我遇到幾位非常好的老師和前輩,他們耐心指導我,逐步幫助我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手術室護理師。每次完成手術,看到病人安全離開手術室時,我內心總有升起一股成就感,成就感的累積支持我在護理路上走得更長遠。

隨著經驗的累積,我承擔管理職務,成為手術室的副護理長,在溝通技巧、表達能力及領導統御各方面出現更多挑戰,但是也獲得豐碩的成長。其中,推動及落實醫療團隊資源管理(TRM),像是Brief 事前簡報」、「Huddle 問題討論」及「Debrief 事後檢討」三大領導策略及技巧,都能讓團隊更清楚目標,提升彼此的默契及良性互動,並共同完成目標。尤其,手術室是一個高強度壓力的環境,也是一個最能展現團隊合作精神的場所,大家的目標只有一個——確保手術成功。像是當急診手術的指令一下達,醫療團隊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準備,分秒必爭;唯有團結才能戰勝時間,拯救生命,因此不需要多餘的指令,從準備器械、病人擺位、消毒到協助醫師進行操作等程序,每個人都各司其職,全神貫注,一心只想著「救人」。

此外,當器官捐贈進行時,手術室彷彿又進入一場對生命的告別禮,既莊嚴又充滿愛意。當大愛捐贈者被送進手術室時,所有人肅立兩旁,心中道著感謝與敬佩。包括心血管外科、消化外科、泌尿外科及一般外科等醫療團隊,齊心協力地完成器官摘取與移植的工作。每一位參與者,不論是資深的專科醫師或是剛入職的護理師學弟妹,心中都充滿對生命的敬畏與感動。這些時刻,正是團隊精神的最佳詮釋,也讓我有更深層的體悟。

每一場手術結束後,除了開會檢討手術中的問題及改進要點,我也會請大家提出近期遇到的困難或是分享感受,藉此放鬆緊繃高壓的情緒。無形之間,TRM 似乎從冰冷的理論轉化為一種溫暖的力量,系統性地實踐團結、默契與愛,使得手術室護理師的工作變得充滿溫度。

回顧在手術室的職涯,雖然一路上充滿了挑戰與成長,但是無論面對何種困難,只要保持願意學習的熱情及初衷,就一定能在這個領域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體會到這份職業的價值。過程中學習到的工作態度、解決問題的方式及心態等等,都是滋養個人生命的養分,我也樂於幫助有志成為手術室護理師的學弟妹,並肩共行護理之路。

台北慈濟醫院手術室男護理師群合影,前排左三為吳至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