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芳綺 慈濟大學護理學系三年級
實習進入第三週,我照顧的阿公要出院了,很開心看見他健康上的進步,但也擔心他出院後的照顧問題。
回想剛開始照護阿公時,有些緊張,也有些焦慮,害怕被阿公和家屬拒絕,因為許多照護技能,我在基本護理學實習時都沒有機會實際操作,例如鼻胃管照護、口腔護理、床上沐浴、拍痰等。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介紹自己後,我問阿嬤和兒子:「我可以幫忙照護阿公嗎?」謝謝他們沒有拒絕我,讓我有了學習的機會。
有了實際操作學習的機會,我體會到看似簡單基礎的技術,也需要小心謹慎執行,不可輕忽;有一次我幫阿公灌食時,他突然咳嗽,嚇了我一跳,因為我沒有遇過這樣的情形,當下我先反折鼻胃管,暫停灌食,讓他休息一下,觀察他的表情,等阿公停止咳嗽,沒有異常表情,我再慢慢灌食,還好,阿公沒有嗆到。
我看見病人家庭經濟困難又需人照顧的兩難現象。阿公有4 個女兒1 個兒子,兒子靠打零工維生,全家經濟主要靠阿嬤賣菜,龍鬚菜一包55 元,這樣一包一包累積出來。阿公住院期間,主要照顧者是兒子和阿嬤,沒有看見女兒來醫院。在寒冷的冬天,每天阿嬤賣完菜,穿著薄羽毛外套,裡面只有一件短袖,騎至少半小時的摩托車到醫院,跟兒子換班。看著穿著單薄的阿嬤,我主動去摸她那雙冰冷的手,不禁問她:「會不會冷?」阿嬤回答我:「如果冷,我就再穿雨衣,再還冷,就再圍賣菜的圍裙。」想到自己從宿舍騎摩托車到醫院,那麼短的距離,手都凍僵了,想想阿嬤,心突然酸酸的,為阿嬤心疼。我不禁問自己:「為什麼女兒沒有來幫忙呢?」
對於女兒沒有來探視生病的父親和負責照顧的母親,我的內心其實是有點憤怒的,總覺得不管怎麼忙碌,也應該來醫院看看他們,關心他們。但老師告訴我:「每個家庭有自己的故事,我們並不知道他們過去的相處,不應該將我們個人的價值觀加諸在病人和其家庭上,這樣容易產生偏見,影響照護。」老師的當頭棒喝,讓我覺察到自己的價值觀正在影響我的照護行為。靜下心來想想,女兒沒有來探視病人和分擔病人生活照顧,應該也是有原因吧?!我並不知道他們以前發生什麼事了,不能只從阿嬤的片面之詞及短暫相處,就判斷事情的對錯。這個事件,讓我警惕自己要保持中性、客觀,不要加諸自己的價值觀在他人身上,不然容易造成誤解,影響護病治療性關係。
實習中,每天都能在病房的每個角落看見生命的故事,有些讓人感到溫暖,有些值得警惕,有些則讓我們看到自己的幸福,這些都是課堂或書本沒有教我們的人生課題,或許這就是成長的代價吧!感恩病人和家屬讓我看見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