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一段美好的成長經歷《志為護理》22卷5期

文/吳鈺雯、翁幸妤、劉語婕、黃冠儒 慈濟科技大學護理科四年級

慈濟科技大學同學吳鈺雯、劉語婕、黃冠儒、翁幸妤。圖/魏倩雯老師提供

在護生生涯中最重要的學習階段莫過於「實習」,進入醫院真實的觸摸到病人及操作技術,對於我們這個懵懂的年紀來說如同電影情節一般,我們每個人都是帶著既期待又緊張的心情來面對。於五專學程的基本護理學實習,是我們第一次的實習課程,最大的顧慮是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好,因為在學校我們面對的是模擬個案,但在醫院面對的是一位活生生、會疼痛、會說話、有表情、有溫度的病人。

實習前,我們每位同學在學校的實驗室裡,一遍又一遍的練習基本護理學實習中所需要的技術,也打開課本一次又一次的複習著臨床所需的學理知識,也尋求學長姊以往的實習經驗及建議,但在實習前的幾個晚上卻還是焦慮及緊張到睡不好。

當穿著實習服的我們踏入醫院護理站後,臨場真實感及莫名的壓力,亦步亦趨、如影隨形的圍繞在我們身邊,學校的「學習」和醫院的「實習」真的是完全不一樣的兩回事。老師總是提醒:「必須將自己融入到護理師的角色中,而不是只是旁觀。」這段從實驗室練習到臨床的轉換,及面對真實的病人的挑戰和感受的過程,是我們小小人生回憶中最寶貴的一段學習經驗。

每天早上,老師會帶著我們參與護理長及學長姊的早會及交班,聽著學長姊報告個案的護理問題及解決與否,以及困難處理病人問題的意見交流,我們見識到一位優秀的護理師最需具備的「批判性思考」及迅速反應處理的能力。

某日,我們注意到個案各項指數不穩定,跟學姊回報數值後還想「會不會是機器不準?」但沒多久就看到學姊開始調個案的氧氣流量、輸血,聯絡醫生,才發現事情不簡單,沒多久個案就被轉到ICU 了。

起初這件事發生時,感覺還在狀況外,好像數值異常通報給學姊就好,但這次事件讓我們明白,有警覺到異常值是應該的,但治療後仍需密切關注。

實習剛開始,我們笨手笨腳的,忽略了小細節的重要性。有一次在發藥後,沒有注意個案是否確實服藥,而離開去做其他的技術,直到近午餐時間去查看個案時,才注意到個案還沒有服藥。之後記取教訓,會親自確認個案將藥按時服用,或者請家屬叮囑及協助,避免再次發生同樣的情況。

做導尿技術前,老師考我們:「為什麼導尿技術用的溶液是蒸餾水,而不是生理食鹽水?」一時之間回答不上來。當天回宿舍後趕緊複習找答案,並在隔一天回覆指導老師。透過實習,我們對於所學到的知識印象更深刻,更有成就感!

當我們累積較多經驗後,也會鼓起勇氣主動幫助學長姊,爭取每一次操作技術的機會。雖然個人的技術和知識可能不足,但同學間發揮團隊合作的精神,我們一起面對老師的提問,練習技術,並得到學長姊的教導和指點,慢慢地讓自己穩定進步及成長。

實習課程的過程,老實說,痛苦多於快樂;但因為病人的進步,我們又收穫了小小的成就感,實習又變得快樂了。

記得我們負責照顧的一位自重症加護病房轉回病房的病人,初見他時是臥床狀態,隨著時間推進,病人的病情也和我們的實習能力一樣逐漸進步。實習即將結束時,病人已經可以坐起並活動四肢,儘管還不能自行站立,但康復的情形讓我們很開心,而且最後要離開前家屬還對我們說「謝謝」,很感動。

曾經的我們,可能在選擇就學道路中迷失了自己,但讀了護理科後深刻感受到這是可以幫助人的一門知識及職業,或許現在的我們並不是很有能力的護生,但相信經過不斷努力,我們都能成為像臨床學長姊和老師們一樣優秀的護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