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新氣象 見證慈濟人文《志為護理》22卷6期

文/趙有誠 台北慈濟醫院院長

我與七十二位同仁於2023 年10 月22 日一同參與小巨蛋《無量義‧ 法髓頌》的經藏演繹。這是一場極莊嚴的靈山大法會,我們從〈法髓頌〉中看到五十八年來的慈濟歷史,從佛法到人間實踐,具有非常深奧的意涵。在演繹中也看見慈濟歷史裡的人與事,全球慈濟人跟著證嚴上人竭盡所能地幫助有需要的人,不分宗教,沒有國界。參與演繹的志工們從上人建立第一家慈濟醫院後,也一直是我們醫護的後盾,一同搶救、守護病人,也照顧著病人的心。在慈濟世界,因為大愛可以結合所有的力量,也讓我們慈濟醫院的醫護同仁更可以發揮救人的良能。

日前台北慈院12B 病房住入一個三十歲的青年,他因服藥自殺昏迷被送來醫院。護理師在照顧過程中,得知他爸爸欠了地下錢莊很多錢,所以經常帶著他搬家躲債,國中也沒有畢業,爸爸只能打零工維生。最近爸爸突然不見了,房子的租約也到期,他被迫流落街頭,所以他把爸爸用剩的藥全吃下去自殺。在台北慈院被救醒後,他向護理師求助,需要立刻有一份工作及薪水,不然出院後又得流落街
頭。護理師立刻聯繫社工,先幫他在醫院找個清潔工作,接著又請慈濟基金會協助,在醫院附近租到一間環境不錯的住所。這位青年每天非常認真地清掃,兩個月後,一位病人家屬介紹他一份裝潢的木工工作,讓他開始新的生活。雖然病人已經離開醫院了,但是社工師及社區志工仍持續聯繫關懷他。如果他想再升學或工作不順利,還有慈濟可以幫忙。這個病人的故事讓我印象深刻,因為我們這些年輕護理師有從身心靈全方位地關懷病人,慈濟基金會及社區志工,大家也聯手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江山代有才人出,這兩年醫院有許多優秀的新任護理長,急診部翁琬貞護理長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在我們醫院的年資不淺,大家也非常看好她,記得有一次,病人的排泄物弄髒了急診的床,家屬感到非常不好意思,忙著要處理,當時還不是護理長的琬貞跟他們說:「沒有關係,你們好好照顧病人,帶他回去休息,這裡交給我來就好了。」病人家屬後來特地寫了一封感恩信給院長致謝。2023 年原任的護理長卸任,熱愛急診工作的琬貞在主任推舉下,便謙虛地說願意試試看。自她上任後,院長就常常收到一封封急診病人的感恩信。在急診這麼緊急忙亂的情況下,能讓病人及家屬感受醫護的熱心、親切和關懷,她帶領得真的很好,急診室的氛圍也因為一個優秀的阿長變得更溫暖。

我覺得台北慈濟醫院的護理特色是「行動力」,只要大家覺得是「對的事情」,就會用團隊力量很快地完成。COVID-19 的抗疫工作就是很好的例子。專責病房、防疫旅館、篩檢站、疫苗接種站都是突然需要且沉重的工作,醫師固然扮演重要角色,但很多事情若沒有護理師幫忙,是絕不可能完成的。每次遇到像八仙塵爆、新冠肺炎疫情等緊急社會事件,我也看到台北慈濟醫院全院同仁在完成使命的過程中,除了專業也自然顯露出人文氣息。前一陣子,印尼慈濟醫院團隊來院參訪,其中有許多經驗豐富的護理主管,最後圓緣分享時,她們很虛心地說:「在印尼慈濟醫院常常提起『人文』,可是我們覺得『人文』好抽象,直到來到台北慈濟醫院以後,才感受到處處是人文,你們已經將人文與醫療融為一體了。」感恩她們的溢美之詞,期待所有同仁不論舉手投足,還是醫病、護病間的互動,都有溫馨的慈濟人文精神。

最近,護理人力不足的議題又被關注,約莫十二年前,也發生過類似情況,當時許多護理人員走上街頭提出「血汗醫院」的名詞。護理人力短缺與社會經濟、勞動人口和普世價值息息相關,護理人力不足,各家醫院的運作多少都受到影響。靜下心來,若真實了解護理工作的意義與價值,就能更明白為何仍有這麼多護理工作者,默默堅守在第一線承擔起他們被賦予的使命。上人建立台北慈濟醫院時,期許醫護同仁成為「醫界清流、人醫典範」,第一次聽到時,覺得這是個好遠大的目標,可是後來我漸漸明白了,只要我們堅持做對的事,面對困難,勇於承擔,終將能不負上人託付的使命,成為醫界的清流與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