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寬念純做中覺《志為護理》24卷4期

文、圖/林佳儷 斗六慈濟醫院門診副護理長

國中即將畢業,每個同學都為考上好學校而積極申請推甄,我也不例外,原以為自己數理不好,選擇念護校應該不會錯。誰知上了護校,開學後就面臨每天各科考試樣樣來,住宿生活猶如當兵,差點想退學或轉學,只能在每晚夜裡哭完後再自我勉勵要撐下去,因為私立學校學費貴,而且是爸媽的辛苦錢。

但也正因為在校住宿、在外實習,比其他同齡的人更早體驗獨立,每天考試也奠下扎實的護理知識基礎。記得當初選護校時,母親還擔心我的個性內向會無法適應,憑藉著不能枉費父母辛勞的信念與毅力,高職畢業後考上二專且順利畢業。

2005 年畢業即加入大林慈濟醫院SICU 團隊,也在這裡學到非常多。記得剛獨立上線照護一位腦部外傷的6 歲小朋友,由於照護經驗不足,主治醫師來巡房時忍不住發怒,但他很快緩和情緒,用溫柔堅定的語氣指導我,勿因一時的疏忽導致不可逆的遺憾。當下的心情由菜鳥害怕的心轉為理解,醫師對我原來是像老師替學生擔心的叮嚀。當下除了反省,也了解到在職場上最有效的教學,是讓學生安住心才能有效吸收。這位外表嚴肅內心溫柔的神外醫師,也成為我未來指導教學的榜樣。

還記得小夜班如果接的是器官移植下刀的病人,心理壓力會很大,幸好團隊協力合作,不僅共同執行傷口的照護,也會在照護之餘陪伴病人聊天談未來,鼓勵病人保持健康出院的希望,讓家屬在會客時間從玻璃室外探視時更加安心。在外科重症加護的領域學到的這一切,體現了護理照護層面的多元化,也讓我想要提升自己的護理專業知識,所以在輪三班的工作模式下仍靠著意志力完成護理二技在職專班的學業。

後續轉調到門診服務,也擔任副護理長,學習行政業務,過程中增強主管職需要具備的能力,更隨時提醒自己勿忘當初那一分心寬念純的心。當醫院在籌備嘉義慈濟診所的啟業事宜時,主管邀請接任門診的主管,承蒙主管們的信任,但也猶豫自己能否獨當一面,回想起初心後,勇敢接下任務。當帶著門診同仁至診所的空間,從規畫診間動線、採購設備等等大小事都一一投入,嘉義慈濟診所的樣貌逐漸成形,並順利啟業,所有團隊成員的付出顯現出美好的成果。當下明白,原來這就是做中覺、覺中做的必經之路。

那時是2020 年,也是COVID-19 新冠疫情最嚴重的時期,護理出現離職潮,但嘉義慈濟診所的啟業及運作不受影響,因為從行政、醫檢、到醫護同仁上下齊心,也投入防疫,包括為市府舉辦的場次進行標竿宇美町式疫苗接種法,回到診所又為社區民眾施打疫苗。誰知家人也在這時發現罹癌接受治療,原本要對抗病魔就不容易了,又因疫情而更惶恐,也體會到照顧者心力交瘁的感受;也因此對於來就醫治療的病人及家屬生起了一分尊敬心,因為他們與病魔對抗的心情是那麼堅強有毅力。反思提醒自己與同仁,在門診除了常規照護外,若能力可及的範圍,對病人家屬多一點傾聽與鼓勵。

因緣際會轉調回斗六慈濟醫院門診繼續服務,帶著過往的實戰經驗跟大家分享,但因背景不同,也跟隨著主管的指導重新學習全新的業務,循序漸進,期盼自己能跟上腳步,面對每天不同的挑戰。能運用護理專業照顧鄉親,也照顧到家人,覺得非常開心,回首二十年前的自己,選護理,錯不了,是自己最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