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實踐到關懷;從反思到成長《志為護理》23卷5期

文、圖/謝怡萱 慈濟科技大學二技護理系校友、現任職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癌醫中心

記得幼稚園的時候外婆得到乳癌,在陪伴外婆走過那段艱辛的化療過程時,年幼的我只知道外婆會吃不下、掉頭髮,我能做的就是幫外婆搥搥背、捏捏肩頸按摩,希望這樣她能夠減緩一些不適,以及讓她知道我們相伴在她身邊,記得外婆最常說「做人要感恩(人)」與「做事要認真(事)」,做選擇就要負責任,並且要心存感恩,回饋社會與服務大眾,我將這句話謹記在心,成為我的座右銘,更是奠定我踏上護理之路的根基。我想,護理的意涵為:從實踐到關懷;從反思到成長的過程。

心中埋下環保護生的種子 追求同理服務利他

在求學的過程中,我常常會思考,如果要成為一名護理師,我需要具備什麼條件、技能、想法、態度及行為?除了專業知識技能之外,我個人有什麼特點及能力,因此在國小的時候,我參與荒野保護協會的活動,去探索山林與自然環境保育,學習愛護環境及生態,並擴大到愛眾人之心。那時有一場晚上夜遊行動讓我印象深刻,領隊帶領我們在大山背探索青蛙的美妙歌聲,也告知我們青蛙的生存環境因人類開發土地而大幅縮減,因此在我年幼的心中埋下要保護環境的一顆種子。活動結束後,我翻找書籍找出導致動物棲息地遭破壞的原因,發現人類許多行為是危害生態的,使我十分震驚,藉此也警惕著我要自己攜帶環保碗、筷;國中時,加入管樂隊學習團隊合作及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印象最深刻的是2013 年全國運動會迎接聖火活動,在活動前大家一同努力練習吹奏曲目,讓我觀察到團結一心的力量是如此強大的,正式上場當天很高興有圓滿的成果,同時也體會到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五專進入新生醫專護理系就讀,讀書過程中我不僅注重學業的學習,也積極參與校內外的社團活動及服務學習,以培養自己的溝通能力、同理心、尊重及關懷,在校內我擔任糾察隊的職務,讓同學們能夠有安全、順暢的上學路,課餘時間我會去養生村擔任志工,一開始是想透過和長輩交流,讓他們有個舒心談話的對象,同時也培養同理心,但後來實做之後,我發現我反而是收穫最多的人,就如同古人所說:「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他們的人生經驗使我相當動容,也更了解老子《道德經》第八章所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並期許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圓融、富有同理及服務他人的人。

最後一哩慈濟實習 感動伊如陽光

在歷經了五專學習過程中的歡笑、淚水、挫折、學習、成長後,來到了實習的最後一站,又稱為最後一哩,當時我選擇台北慈濟醫院產科病房實習,實習過程中我看到每當有個案要坐輪椅去檢查時,護理師學長姊們用視病猶親的態度解釋目前要做的事情及目的,也會在個案坐上輪椅時,將棉被墊在他們腳底下,避免直接踩在冰冷的踏板,這幕讓我永遠刻在骨子裡面,也激發我想深入學習人文之心,因此五專畢業後,我到花蓮就讀慈濟科技大學二技護理系,親身參與人文營以及學習慈濟人文,在營隊過程中,深受李憶慧師姊分享自己女兒Grace 的故事感動,觸動內心,營隊結束後將電視劇及書籍《伊如陽光》看了好多遍,分享給其他學校的同學朋友們,同時也在心中種下希望有一天能夠陪伴像Grace 一樣罹癌的病人,能夠在他們身邊陪伴、鼓勵、支持、傾聽。

心中有愛 對抗病癌

每當鳳凰花開的時節,同學們相互的討論未來畢業後的走向,有些同學打算繼續進修;有些同學打算進入醫院、月子中心工作⋯⋯ 等不同走向,而我也像大家一樣有點迷茫,不知道要往哪個方向走,因此我靜下心來,問自己對於護理的期盼是什麼? 護理的角色是什麼? 當我是專業的護理師我想帶給個案些什麼? 在問自己這些問題時,逐漸明白清晰的答案早已在心中⋯⋯

「癌症」一詞讓大家聞風喪膽,不管是自己或家人牽扯上勾,接下來都蘊含著一連串悲歡離合、五味雜陳的交織,而在抗癌的過程中,有共照的醫療團隊及專業護理師的照顧,期許能夠讓個案們有多一分的安心、溫暖、勇氣,而我也希望能夠成為這樣的存在,很榮幸能夠加入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癌醫中心分院服務,在與個案及家屬的互動過程中,我真切的感受到把愛傳出去的美好以及愛要及時,也將繼續保持感恩、知足、善解、包容之心,期望未來在護理這個大家庭中,能夠深耕永續的發揮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