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隔離病房的奇蹟與希望《志為護理》24卷2期

文/杜佳芬 台中慈濟醫院10B 病房護理師

我來自苗栗鄉下,從國中時便對護理師這個職業懷抱敬意。當時,因感染H1N1 肺炎而住院,親身感受到護理師無微不至的照顧,那分專業與溫暖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因此畢業後,我選擇進入護專學校,並在最後一哩路來到慈濟醫院實習。實習期間,台中慈濟醫院的學姊們熱情且無私地指導我,讓我感受到這個團隊的溫暖與凝聚力,也讓我下定決心加入這個團隊,畢業後直接加入台中慈院10B 病房,正式踏上護理之路。

回首這七年半的職業生涯,經歷過許多難忘的時刻,但最深刻的,莫過於COVID-19 新冠疫情初期,當我們的單位被改為負壓病房的那段日子!

疫情剛開始時,恐懼與不安籠罩所有人,然而,我們選擇勇敢承擔起專責病房的責任。當時,我由衷佩服每一位同仁,他們不畏疫情,相互鼓勵,共同展開了這場與病毒抗衡的隔離之戰。

每天清晨,我們透過透明的牆面,注視著監視器裡的病人狀況。交接班後,便穿上厚重的隔離衣,全身包裹得密不透風,開始一天的治療工作。病房內的病人狀況各異,有些能自行活動,有些則需要我們協助翻身、灌食、抽痰,甚至更換尿布。與以往在外科病房不同的是,這裡的患者除了成人,還有產婦與剛出生不久的嬰兒,這使我們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我們就像一個緊密合作的團隊,即便汗流浹背,依然全心投入,幫助無法自理的患者完成全方位的照護。

當我們第一次接觸產科病人時,內心充滿壓力。有一次,一名產婦即將臨盆,產科護理師與醫師立刻趕來支援,並將產房的儀器與設備推至負壓病房。那間病房內,產婦的陣痛聲與護理師的指導聲交錯,緊張的氛圍瀰漫其中。終於,伴隨著新生兒響亮的啼哭,生命的奇蹟誕生了!

看著嬰兒被安置在保溫箱中,產科醫師仍穿著隔離衣,細心地為產婦縫合傷口。那一刻,所有的疲憊都化為感動,讓我深刻體會到,除了因疾病而面對死亡,我們也能見證新生命的到來。那天,這個寶寶的誕生鼓舞了專責病房的士氣,每個人臉上都多了一抹笑容。這幅畫面至今仍歷歷在目。

除了迎接新生命,疫情期間也發生了許多令人難忘的故事。其中,一位大哥因病情快速惡化,血氧始終無法改善,每天除了接受抗生素治療,我們也幫他抽痰,肺部狀況不佳時還需採取「俯臥治療」,不時協助翻身以改善呼吸。雖然這位大哥身上的管路不多,但由於他身形高大,每次翻身都需要我們多名護理師協助。這位大哥雖然體型高大,但心很細膩,每次我們幫他翻身或拍背時,他總是由衷地說:「謝謝,辛苦你們了!」當他康復出院時,更親手畫了一幅水墨畫送給我們,這分心意至今仍讓我感動不已。

新冠疫情期間,我們見證了許多生離死別,但也見證了奇蹟與希望。曾有病人病情惡化到需要插管住進加護病房,經過漫長的治療後終於康復,並能夠自己走著出院。當他握著我們的手,激動地說:「謝謝你們!」那一刻,所有的疲憊與辛苦都值得,所有流過的汗水都不算什麼了。

護理這條路雖然辛苦,但當我們成為病人生命中的一盞燈,陪伴他們走過最艱難的時刻,完全體現了護理工作的價值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