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成就更好的自己《志為護理》24卷2期

文/廖慧怡 台中慈濟醫院第五加護病房護理師

人生的選擇,往往來自偶然的一瞬,也來自深藏心底的信念。還記得當年,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道未來的方向。是繼續熱愛的體育運動,還是選擇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那時的我沒有答案,直到那一天——奶奶中風了。

回想那一天,本該是我離家打拚、展翅高飛的時刻;父母擔心我獨自去高雄讀書,特地陪我南下報到,然而,家中卻傳來奶奶倒下的消息。因為缺乏醫療知識,家人錯過了黃金救治時間,導致奶奶長年臥床。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的無助與遺憾。我發誓,我要學好醫護知識,不只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未來能夠照顧家人,甚至幫助更多像我們這樣無助的家庭,帶著這分初心,我踏上了護理之路。

從懵懂新鮮人到穩健護理師的蛻變

進入台中慈濟醫院後,我選擇了加護病房,這是一個必須時刻保持警覺、與時間賽跑的單位。記得護理長帶我走進病房的那一刻,警示聲此起彼落,儀器顯示著各種生命徵象,學長姊穿梭其中,專注地守護著病人的生命,我站在門口,既興奮又忐忑,內心說著:「這裡,就是我要迎接挑戰、開始成長的地方。」

然而,現實比想像艱難得多。

第一次灌牛奶,我手忙腳亂,不小心把牛奶灑在病人身上;第一次翻身清理病人,我忍不住作嘔;第一次送病人離世,我躲進廁所偷偷哭泣。我懷疑自己是否適合這份工作,也害怕自己會成為拖累團隊的一員。幸運的是,我遇到了一群願意扶持我的學長姊,他們不僅教我技術,更教會我勇敢與堅持,他們說:「我們都曾經是像妳這樣的新人,但只要努力學習,妳一定會變得更好。」

有一次,一名長期洗腎的病人突發心跳驟停,病房內瞬間響起警報聲。當時我完全慌了,不知道該做什麼,只能呆站在原地。副護理長衝出來開始CPR,學長姊們迅速推來急救車、接上電擊器,一連串的急救流程行雲流水,而我卻像個局外人般無助。急救結束後,我滿心愧疚,但學姊拍拍我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沒關係,每個人都是從不會開始,重要的是你有沒有意願學習。」護理長告訴我,人生當中,有很多次的第一次體驗,鼓起勇氣,持續學習永不放棄,終將看到不同的風景。

從那天起,我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指令,而是主動學習、尋找答案。我學會觀察病人的細微變化,理解生命徵象的意義,也學會了如何與家屬溝通,陪伴他們走過人生最艱難的時刻。

成為能讓人安心的學姊

時光匆匆,我已經在臨床工作了將近十年。從當年懵懂的新鮮人,到現在能夠帶領學弟妹們成長,我始終記得當年學長姊對我的耐心與指導。因此,我也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讓學弟妹們感到安心的學姊。

剛開始帶新人的時候,我充滿壓力與挫折。因為個性嚴謹,在面對病人時總是全神貫注,所以我的教學風格也顯得嚴肅,甚至可能讓學弟妹們感到畏懼。我開始自我懷疑,我真的能夠帶好他們嗎?如何讓他們在壓力與挑戰中找到自己的步調。

後來,我改變方式,不再只是單向地給答案,而是鼓勵他們主動思考、尋找解決方法。當他們問問題時,我會用開放式的互動模式進行討論,透過此種教學方式,發現學弟妹進步的速度與臨床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增強,他們也更有成就感。教學的過程中,我也學著放慢腳步、學會了傾聽與耐心,學會了用不同的方式去引導不同個性的學弟妹。我不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希望他們能真正理解護理的價值,找到自己適合的節奏,在這條路上穩穩地走下去。

雖然這樣的方式需要需要花費更多時間,但看到學弟妹由一開始的手足無措,到後來能夠獨立完成任務,像小嬰兒一樣,會自己翻身、爬行,到走路,持續成長茁壯,在臨床獻上自己的力量,那分如同看著自己的小孩長大的成就感無法言喻,讓我更加願意持續於臨床教學付出。

護理的路從來不容易,像當兵走在「天堂路」上,我流過無數的眼淚,有過猶豫,甚至焦慮到失眠,但也有無數令人動容的瞬間——病人康復時的笑容、家屬感謝的眼神、學弟妹們成長的喜悅。這些都是支撐我在無數次不確定與焦慮的時刻,能堅持下去的力量。

如果你也在護理的路上感到迷茫,請記住——沒有誰天生就擁有完美的能力,每一位能夠獨當一面的護理師,都是從零開始,一步步學習、跌倒、再站起來,這條路雖然辛苦,但當你回頭看時,會發現自己已經比想像中更強大。

大雨過後,總是會天晴,甚至出現彩虹,無論你現在站在哪個階段,請相信自己——只要不放棄,終有一天,你也能成為那個讓人安心、值得依靠的存在。這,就是護理的精神,也是我選擇這條路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