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喜歡,所以一直做下去《志為護理》23卷4期

文/吳佳芬 大林慈濟醫院護理部外科組專科護理師 圖/徐惠琪

我叫吳佳芬,現在是大家口中的「佳芬姊」。1992 年我從護理學校畢業,開始了我的護理職涯。起初,我在地區醫院的加護病房任職,因為對急重症照護有一股熱忱,所以轉到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繼續學習。

1999 年的921 地震事件讓我認識了證嚴上人與慈濟醫療志業。當時,慈濟志工第一時間為災民送上熱食與關懷,投入救災工作,帶動家園清掃與復原,還舉辦祈福晚會募款,深深感動了我。受到上人的感召,隔年11 月,我成為嘉義大林慈濟醫院的一份子。在這裡,一個機緣讓我轉換跑道,成為外科專科護理師。專科護理師是病人疾病過程中直接照顧的護理專家,更是醫師的重要醫療夥伴,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整合性醫療照顧,讓我在照護病人時更能面面俱到。

在照顧病人時,我喜歡用聊天的方式切入衛教內容。當病人及家屬面對疾病害怕不知所措時,我會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讓他們勇敢面對疾病,讓他們安心接受照顧。我能給予病人與家屬的安全感,是我最大的成就,這也讓我結交了許多病人朋友。這種良善的循環不僅幫助了他人的生活,也豐富了我自己的生活。

在大林慈院的這些年,我照顧過無數的老年病人,李爺爺是一位胃癌病人,聊天中知道我喜歡旅遊,每次護理時總是跟我分享著他年輕時怎麼轉搭飛機去非洲、歐洲工作的故事,甚至還請家人將當年的黑白照片拿來跟我分享,這些珍貴的照片都超過50 年了。雖然李爺爺最後不敵病魔,護理過程中我也引導家屬做到了陪伴李爺爺善終,善終做得好能讓病人如願也能讓家屬降低哀傷歷程。

還有一位王爺爺今年86 歲,認識他是16 年前他住院接受胰臟癌這個大手術,術後因經歷了胃滯留,進食後不斷的嘔吐,心情非常低落,需要不斷的給他鼓勵及陪伴,在住院將近一個月中,他很感謝我耐心的照護,出院後,我們的護病關係並未結束,這讓我感到無比欣慰。他總在每三個月定期回診日來病房看望我,順道帶來自家的農產品分享。這分情,是因為居住在這小鎮所擁有,我非常珍惜。

2008 年,由於甲狀腺亢進的因素,我的護理職涯按下暫停鍵,讓身體休息。這期間,我學習了自己感興趣的英文,從英語正音開始,並為自己設立了一個目標——考取美國註冊護理師執照。在達成目標後,2009 年初,再次回到大林慈濟醫院,因為這裡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兼好友,彼此相互扶持,感情像家人一樣。我們一起上課、吃美食、爬山、運動、露營、旅遊、參與藝文活動及當慈濟志工等等。我親愛的摯友們,謝謝你們豐富了我的人生,讓我擁有滿滿的正能量。

在這長達30 年的職場生涯中,當然也會有倦怠期。倦怠期是正常的,幾乎每個人都會經歷,這是一個機會讓我們好好檢視自己,調整工作與生活取得平衡。當我面對低谷期時,我會放慢腳步,給自己一些喘息的空間,下班後做一些讓自己感到愉悅的事情,例如與三五好友聚會、看影集來放鬆自己。

我更喜歡出國旅遊。算一算,我已經走過20多個國家,北極看極光、南極遊冰川、沙漠看銀河。旅行不僅僅是為了看見更多的風景,更是為了體驗更多的生活。每一次旅行都是一次心靈的成長,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這個世界的不同,生活在臺灣的我感到非常幸福。用眼睛看世界,用心體會文化,讓我心胸更寬廣。

護理工作充滿挑戰,但也充滿了愛與希望。每一次的付出,每一個微笑,都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你問我「當初為何選擇護理?」,我的回答跟很多護理師一樣——「母親給的建議」。你再問我「後悔選擇護理嗎?」,我的回答是「謝謝我母親當初的建議」。這一路雖然辛苦,但我樂在其中,因為喜歡與病人和家屬良善的互動,以及工作上滿滿的成就感。未來,我將繼續在護理的崗位上,用我的專業與愛心,陪伴更多的病人,走過他們人生中的風風雨雨。因為喜歡,所以我會在護理崗位一直做下去。

在「慢活」步調的大林,一待就是20 多年。這一路走來,我要感謝在慈濟大家庭的你們,給予我的溫暖、包容及教導,讓隻身在大林的我不孤單。長江後浪推前浪,學弟妹們,學姊要做你們最堅強的後盾,你們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