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護病房的憂悲歡喜《志為護理》22卷6期

文/楊惠婷 台北慈濟醫院器官移植協調護理師

在慈濟技術學院(現為慈濟科技大學) 以公費生的身分畢業後,因地緣關係,我被分配到大林慈濟醫院外科加護病房工作,3 年期間遇到兩次跟器官捐贈與移植有關的個案。

一次是學姊帶著我做腦死判定的經驗。因為那時候什麼都不懂,只能在旁邊看著學姊一直在忙,到下班後學姊才有時間為我解釋說明:那一床是要做器官捐贈的大愛捐贈者,需進行抽血檢驗及相關檢查來判定器官能否捐贈。

第二次是病人接受肝臟移植,看著資深學姊們忙進忙出的紫消房間及各項衛材,病人術後來到加護病房觀察,以最高的防護原則提供照護。因為當時我在照顧的是一位需要接觸性隔離的病人,所以我都沒有靠近肝移植病人的床位,以免發生感染。這兩次經驗成為我心中的一顆種子,也思考著下一次的緣分什麼時候到來……

公費三年服務期滿,我覺得自己還年輕,想要到北部的大醫院看看,所以提出轉調來到台北慈濟醫院,同樣選擇外科加護病房服務。

在加護病房的工作,讓我體認到沒有人可以預料是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來。曾經遇過家屬因為捨不得病人受苦,主動向主治醫師提出拒絕治療的想法。家庭會議後,我請家屬帶著奶奶最喜歡的一套衣服、襪子、鞋子前來,並通知所有家人來醫院,在協助家人們完成四道人生後,我們將升壓劑關閉,過幾分鐘後奶奶便離世了。因為與奶奶相處了一陣子,在協助遺體護理時我也忍不住掉下眼淚,我告訴奶奶:「現在已經沒有病痛了,您要跟好菩薩去修行哦。」送奶奶離開病房返家時,家屬牽著我的手說:「謝謝妳,讓我們所有家人都來醫院向媽媽道別,也謝謝你讓我媽媽穿上她最喜歡的衣服,而且把她的頭髮整理得很漂亮。」

每一次家屬對我的感謝,都會令我非常難忘,每一次的生離死別,都讓我感受到善終的重要。

也曾經有一位顱內動脈瘤破裂的病人,經過一個星期的治療仍沒有好轉,醫師召開家庭會議說明病人清醒的機會不高,並建議考慮安寧緩和醫療,社工師此時也提出除了安寧善終,還有器官捐贈的選擇。家屬思考後,隔幾天同意器官捐贈。看著社工師、器官捐贈協調師向家屬解釋器官捐贈的流程,也細心詢問家屬的每一個想法及問題,持續的溝通與關懷,讓我深刻體會到雖然現今醫療無法將每一位病人醫治成功,但我們可以救治家屬的心。而同時社工師及器官捐贈協調師也準備了很多文具用品,原來是要為病人及家屬彼此留下紀念,也帶領家人一同完成道謝、道愛、道歉、道別。

而加護病房有另一床病人幸運地準備接受腎臟移植,這位女士說:「我從20 歲就開始洗腎,也排隊換腎排了十幾年,一度都要放棄等待,覺得應該就洗一輩子了。真的很感恩那位大愛捐贈者,也很感恩他的家人做出這麼艱難的抉擇,讓我可以有接受腎移植的機會,讓我可以重生,我一定會好好珍惜。」

我想要成為器官捐贈協調師的原因,除了可以圓滿病人及家屬的四道人生外,也希望可以幫助等待器官移植的個案獲得重生的機會。期許自己可以為病人及家屬在最後一哩路上,除了協助安寧療護、末期善終完成四道人生之外,也可以推廣及實踐器官捐贈,賦予生命更加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