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余思誦 花蓮慈濟醫院手術房護理師
就讀慈濟科技大學的四年期間,常常思考畢業後要選哪一個單位。從基護到產、兒、精、公的實習課程,也詢問每一位老師的意見,老師大多推薦男護理師選擇急重症、開刀房、精神科等單位,幫助我把選擇範圍縮小,心裡比較踏實一點。大三時,選修手術室護理,介紹手術室全期護理的工作內容,且課程安排實地參觀手術室,大致了解手術流程,我覺得非常感興趣。畢業前,花蓮慈濟醫院護理主管來學校招募,履歷上面請我們寫下三個想進入的單位,我毫不猶豫地把三個欄位都填上「手術室」,結果也如願地來到手術室工作。
手術室護理師分為「刷手」和「巡迴」,一開始先學習擔任「刷手」護理師,從無菌鋪單到各科器械儀器、手術擺位、所需醫材、病人保護措施等,每一樣都要記,讓這個開刀房新人把所有的腦記憶都用上,還要有抗壓能力,才能站得住腳。
以前在學校上課,一門課有一到兩學期時間學習,甚至還有時間去實習,但職場新鮮人沒有時間練習好再開始,從跟著學長姊做事到獨立作業,過程中一定會犯很多錯,只能從每次錯誤中找出問題加以修正,再變成經驗!但每犯一個錯,所浪費的不只是自己的時間,影響的是整個醫療團隊,甚至可能是病人的安全,所以一定不要重覆犯錯,做事先求穩再求快。
與病人相處的時間,在手術室跟內外科比較,是天壤之別;我們從核對病人身分開始到手術結束,護病關係就結束,如果是採全身麻醉,與病人對話的機會更少,但還是盡可能把握時間安撫病人緊張的心情。在護理技術方面,手術室對比內外科,可說是「各擅勝場」,我們的重心是手術全期護理,而不是護理技術的多寡。
現在回過來看,滿佩服學長姊能夠一邊教導新人一邊工作。我剛開始獨立刷手時,專注在臺上刷手,就沒辦法分心跟學長姊好好交班,嘴巴、腦袋都會打結;每當遇上緊急狀況的刀,雖然告訴自己要專注,但心卻冷靜不下來,超級緊張。
來到手術室工作已經一年半,隨著時間增加,心態逐漸成熟,經驗更加豐富,但還有很多東西可以學習,我提醒自己,時刻保持溫故而知新的態度。現在的我已有一定經驗應付不同突發情況,有能力幫助同事及新人,我覺得這是一年半來最大的成長。
開刀房雖然冷,但學長姊的照顧叮嚀卻十分暖心,往往在最需要幫忙協助的時伸出援手,在此由衷感謝單位學長姊的教導,可以說是我在開刀房所學的一切都是跟著學長姊的腳步而打下基礎,希望以後我也能夠成為一個讓新人放心依靠的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