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鄭胤成 大林慈濟醫院急診護理師
每當穿上那件藍色的制服走進急診室,我總提醒自己──這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場生命與生命交會的旅程。
擔任急診護理師已滿兩年,求學過程中很多人都問:「男生為什麼會想當護理師?不是應該去當醫師、工程師,或者其他更『陽剛』的職業嗎?」但回顧我的來時路,我見證護理工作不分性別,關鍵在於是否願意彎下腰、蹲下身,協助病人解除痛苦,用專業與溫度陪伴守護。
年少時對未來毫無頭緒,直到外公生病住院,才隱隱看見自己的未來。到醫院見外公最後一面,那時外公已無法言語,卻在我握住他手的那一刻,眼角泛起淚光。而站在一旁的護理師,輕聲對我說:「你來了,他一定知道。可以和外公說說話……」那一刻,我明白了,醫療不只是技術,更是心與心的連結。那次經驗深深烙印在我心中,也成為我報考護理系的動力。
踏入急診這個環境,不是因為我喜歡刺激或冒險,而是因為我希望成為「最早出現」的那個人;急診是一個快速節奏、高壓力的環境,每一天都有無法預測的挑戰,有時是突如其來的車禍病人,有時是心肌梗塞倒下的老翁,也有深夜獨自走進急診、眼神茫然的青少年……每一個人進來急診室的方式不同,原因不同,但都一樣渴望「有人接住他們」,而我是那個最早出現在他們面前,用雙手為他們療傷止痛的其中一位急診護理師。
回想剛進急診至今經歷的許多「第一次」──第一次為OHCA(到院前心跳停止)的病人進行CPR,第一次面對家屬的情緒崩潰,第一次下班後走在路上耳邊仍不停響著機器的警報聲……這些許許多多的第一次及之後的每一次經驗,磨練出了我的專業,也造就了我的信心。
「男丁」在護理領域雖仍屬少數,但我們正在用實際行動改寫傳統的印象。男護理師不只能「搬重物」,也能冷靜處置危機,溫柔傾聽。我相信,只要我們願意持續專業成長、守住初衷,就能讓社會看見我們的價值與存在。雖然過程不容易,尤其在護理系中,男生往往是少數,或許男護理師在實習或在職場上或多或少有被質疑或因性別關係被拒絕的經驗,但每次當病人對我說「謝謝你」,我就更加確定,自己走在對的路上。
有人說,急診室像是一座沒有出口的戰場,每天都在打仗;我卻更願意把急診室的那一扇門當作是一扇連接痛苦與希望、脆弱與堅強的門;而我,像是那個站在門口,用心迎接每一位走進來的旅人,用我的護理專業積極處置他們的身心病苦。
人生的生涯,不一定非要多華麗才叫成功。對我而言,只要能用自己的雙手與心意,讓一個病人不再害怕,讓一個家庭多一點溫暖,那我就是最幸福的護理師。